鶴氅公子三字寫罷,筆并沒有停,又大大地寫下“九州”二字,
“道友可知何為九州?”
慶云這是終于有機會插上話了,這節他當然知道,
“哦,九州。夏帝禹分華夏為九州而治,取其貢賦,曰青、豫、徐、揚、荊、梁、雍、冀、兗,是為九州。”
那鶴氅公子搖了搖頭,嘆道,
“道友所說不過是禹貢九州,當年禹王仿昆侖九州之制的格局。
然而整個禹貢九州,之不過是古昆侖九州的一個州。”
慶云聽罷大奇,可是他沒聽說過什么昆侖九州,此時無法反駁啊,那還不如做個乖學生,就聽吧。
于是便向鶴氅公子投以渴望的目光,并不打斷。
“《河圖》曰:‘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
東南神州曰晨土,
正南昂州曰深土,
西南戎州曰滔土,
正西弇州曰開土,
正中冀州曰白土,
西北柱州曰肥土,
北方玄州曰成土,
東北咸州曰隱土,
正東揚州曰信土。
這一節,鄒子曾經引入陰陽正說,還補充了九州之外裨海環之的說法。
在中原史《后漢書·張衡傳》中也有所引用。
所以我們現在所謂禹貢九州,中原所謂赤縣神州之地,不過昆侖所記一州而已。”
紙上墨香一凝,“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八字一氣呵成,口中也沒有絲毫停頓,
“所謂三墳,乃是昆侖,拓跋,崆峒三部的上古史。
所謂墳,是因為這些歷史均是山中巖畫。
其中最出名的是昆侖墳,天皇伏羲氏巖畫的部分拓片,又稱《河圖》。
昆侖九州以昆侖為中心,本源自是出于伏羲部落。
這五典,乃是五帝時期的卜文史集,都是一些骨片龜甲,分別藏于河西蘭臺,云夢太卜,東海瑯琊,伊水之甸,塞北觚竹。
八索,是昆侖燧皇祖庭記錄周圍八州大事的繩結。
八索的頂端系在高處,向八方張開。
現在這樣的索陣,已經成了掛經祈福的傳統。
而真正由文字轉寫的歷史,自九丘而始。
中原神州上古史便是赫赫有名的《尚書》。
其書原書被秦始皇所毀,歸根究底是因嬴姓部落出河西揚州朱圉之地,所尊的正史,是揚史《元龜》。
揚州通陽州,意指東方日升之州,上古九州之分本無文字,唯傳音而已。
由昆侖出陽關河套之地,即古揚州。
傳言《尚書》古今有兩版,實是與《元龜》相混之謬。
此外諸如弇史《火經》,戎史《蜚馱》,以及冀州昆侖官史《連山》亦在諸邦留有抄本。
而昂史《朵堆》,柱史《玄鳦》,玄史《金策》,而今盡存其名,鮮覓真跡。
自《尚書》被毀,上古史在中原的流傳便已有限。
好在東北鮮(咸)州,大鮮卑之地,還留有自己的上古史《顓蒙》。
這就是我可以在此侃侃而談的緣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