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潞縣縣城,卻打起來了。
一支萬人的騎兵,忽然兵臨城下。只是這支騎兵實在有些不堪入目,一眼望去,盡是騾子驢子。
潞縣,一個燕云腹地的小縣城,鄰近燕京,駐軍本就不多,還都被抽調到巨馬河那邊去演武了,此時縣城之內,除了縣衙里還有一隊衙差,也就剩下兩三百老弱之卒。
但是潞縣卻沒有開城投降,顯然是因為城內的知縣主官并非貪生怕死之輩。
不過這仗也好打。
狄詠定了一計,倉促之間砍下了一百來棵樹,斧頭鋸子齊上,鑿子再上,短樹枝一連,一百來具長梯就成了。
四門齊攻,一邊擺上二三十具長梯,羽箭攢射壓制,人往上爬。
然后,就爬上去了
就是這么簡單
百十號衙差,二三百老弱,城墻都站不滿一圈,倉促之間也來不及動員百姓,又豈能受得住城池
這座小縣城,但凡有一千五六百號青壯披甲士卒,狄詠即便是個“王者”,帶著二十萬大軍圍攻,今日也要跪在這里,一時半會也打不進去,只可惜這里本該有一千多駐軍的,此時卻都在耶律仁先麾下,正在回來的路上。城池,就是這么有用,哪怕是再小的城池,也是這么難攻。萬萬不要聽多了破城的故事,就以為城池真的很容易打。
戰場之上,真正容易崩潰的反倒是人心,并不是高墻因為絕大多數高墻,并不是墻守不住了,而是人心不想守了。但凡戰意不減,高墻在沒有熱兵器的時代,那就是難以逾越的天塹。這種故事在歷史上,才是最多的。
大漢將軍耿恭帶幾百人困守天山孤城堡寨,面對匈奴人幾萬大軍圍攻,困守一年多,打到最后只剩下十三個人,城還沒有破,還讓耿恭把大漢的援軍給等到了,也讓耿恭帶著最后十三個人回了家。
北宋末年宋將王稟守太原,城中多是百姓守城,連軍隊都沒有多少,面對金國完顏宗翰幾萬人馬圍攻了八個月才破城。破城之時,城內連樹皮都人啃光了。
成吉思汗打金國中都,也就是燕京城,皇帝都跑了的中都城,早已是彈盡糧絕孤城一座,但是強如成吉思汗這般的一代天驕,也只能帶著整個蒙古的大軍圍攻了一年才破城而入,還是城內的人主動投降的,并不是被打破的。城內不僅樹皮都被人啃光了,人肉都被當做食物煮在鍋里了。
這種攻城故事數不勝數,這些故事才是攻城戰的常態。只要人心不崩,高墻就是天塹。城池如此,綿延萬里的長城亦如此。
這也是甘奇不愿意把所有的賭注都壓在攻打燕京城這件事情上的原因所在。他怕的就是自己渾身解數使了無數,人命耗了無數,那座遼國的燕京城卻還巋然不動。
所以甘奇最后還是想出了辦法,到了這數百里的延芳淀。
被動的耶律仁先,一邊趕路,一邊焦急等候著派出去的斥候。
斥候終于回來了,奔到耶律仁先面前,稟道“樞密使,潞縣不通了”
耶律仁先一臉震驚“怎么了”
“潞縣被賊寇占了,城頭之上豎起了燕字大旗,墻頭之上皆是賊寇的身影”
耶律仁先聞言怒不可遏,開口喝道“腌臜之輩,也敢現眼,本使便是轉過頭去,殺他個片甲不留,殺他個血流成河”
耶律仁先是真動怒了,他一直迫于無奈不去理會這些烏合之眾,眼看著燕京城不遠了,過了潞縣就到了,這些烏合之眾卻還不識好歹,非要往面前湊,湊上來找死攻城是不必要的,與其攻城浪費時間,還不如轉頭開一場大戰,把賊寇主力殺個干凈
殺光了賊寇主力,潞縣自然就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