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魯吉歐·蘭博基尼根本沒聽清陳耕說的什么,他兩眼放光的盯著眼前這輛與方程式賽車高度相似、沒有安裝動力系統和傳動系統的賽車,這輛車上的一切東西都讓他感到震驚:
前雙叉臂配合水平對置的、阻尼和彈簧行程可調節的絞牙避震器的懸掛方案,是再經典不過的方程式賽車的前懸掛結構形式;
車身的離地高度不超過8厘米,幾乎緊貼著體面,哪怕對汽車完全不了解的人也能知道有著極佳的低重心和貼服性;
車身長度大約4米左右,短軸距的特性讓這輛車有著極佳的過彎靈活性,而2米左右的車身寬度又賦予了整車絕佳的穩定性,再配合車身前后巨大的氣流擴散器、精心設計的一看就有相當的空氣動力學特征的車身曲面,費魯吉歐·蘭博基尼認為這輛車甚至在300公里的時速情況下依舊能夠保證強大的車身下壓力;
中置后驅的布局,更難得的是通過安裝位就可以看出來,安裝到位之后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完全位于后軸的前面,屆時車子前后軸的負荷一定很接近50:50的前后軸黃金負重比;
費魯吉歐·蘭博基尼甚至不顧形象的趴在地面上仔細的打量著車身下面的情況,不出所料,底盤被護板給嚴嚴實實的包住了,平整無比,可以讓氣流以最快的速度通過去不會產生湍流……
太多太多讓人震驚的東西了,如果這些東西出現在方程式賽車文化發達的歐洲還不奇怪,但怎么會出現在美國?費魯吉歐·蘭博基尼覺得自己實在是無法理解,
倒是陳耕,望著眼前這臺車,咂咂嘴,有些遺憾:“如果能用碳纖維來做車身就更好了,可以將整車的重量控制在一噸以下,可惜碳纖維的價格太貴……”
和原版的KTMX-BOW相比,陳耕還是做了很多調整,比如車身長度加長,畢竟動力系統的區別很大,為了能夠安放下那臺V12發動機,位于駕駛艙之后的發動機艙的被陳耕給加長了20公分,這么一來,不但能夠將發動機和變速箱安放進去,還能夠做到讓發動機和變速箱完全置于前后軸之間,獲得了最佳的前后軸配重比。
除了車身長度,車身結構也做了相應的調整,畢竟在將整體結構從碳纖維換成了鋼之后,各項參數的差別還是很大的,否則也不至于這么長時間才將這個底盤做好……
但費魯吉歐·蘭博基尼可不會這么想。
用碳纖維做車身?哪怕費魯吉歐·蘭博基尼就是個為了追求極限會不計成本的家伙,可聽到陳耕這話,還是滿心無語:用碳纖維做車身?你還真敢想。
但現在不是無語的時候,他兩眼死死的盯著這輛“準方程式”賽車,興奮的問道:“所以……你打算拿冠軍?”
陳耕聳聳肩:“既然都準備參加比賽了,難道我還準備拿第二名?”
費魯吉歐·蘭博基尼皺了皺眉頭,指著賽車向陳耕問道:“我能進去試試嗎?”
“當然,”陳耕點頭,指著中控位置的一個扳手:“這個地方是調整三個踏板的,還有這里,是調整方向盤的俯仰角和前后位置的。”
經驗豐富!
而且非常注重整車的人機工程和交互,這是費魯吉歐·蘭博基尼在聽到陳耕這番話之后的第二個感受,這真的是一個第一次參加這種正規比賽的人能夠考慮到的?原本心里頭對陳耕其實不怎么看的起的費魯吉歐·蘭博基尼,心中越發的疑惑了,不過還是先親身體驗一下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