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已經進入電子時代,所以我決定聯想電器成立子公司——聯想電子,聘請世界頂尖科技人員,研發晶體管的應用和集成電路,為人類的做出更大的貢獻。聯想電子啟動資金為300萬美元,由我個人出資150萬美元,再由聯想電器出資150萬美元,股份各占50%。”吳光耀開口說道。
“會長,何為集成電路?”一名高管詢問道。
“采用一定的工藝,把一個電路中所需的晶體管、電阻、電容和電感等元件及布線互連一起,制作在一小塊或幾小塊半導體晶片或介質基片上,然后封裝在一個管殼內,成為具有所需電路功能的微型結構。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具有智慧的大腦,如果我們能搶在美利堅開發出來,那么我們就創造了歷史。”吳光耀豪邁的說道,對于集成電路,吳光耀還有一個打算,那就是去硅谷開一個研究所,把硅谷‘八叛逆’全部挖入名下。
這些管理層眼里充滿了震撼,沒想到這位會長知道這么多,簡直就是一位技術天才!
其實吳光耀不過是提了一個概念,但是恰恰這個概念是人類最需要的東西!
比如鼎鼎有名的肖克利博士,掌握的技術和榮譽讓整個美國科學家崇拜;他創立了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之后,應聘信撲面而來,而且都是一些頂尖科學家;
結果呢,手下‘八叛逆’紛紛出逃,因為干了一年,不知道研究了個什么;一年之中,實驗室沒有研制出任何象樣的產品;說白了就是沒有明確的方向,讓這些科學家看不到希望!
而吳光耀不同,雖然不懂具體的技術,但是懂技術發展的方向啊!
相信到時候,憑借巨大的財力和一些的想法,就足以讓這些人投入自己的懷抱。
而且東瀛的科學家也不弱,這兩年把晶體管技術都已經吃透了,說白了就是山寨了美國的技術。
聯想電器亦是如此,晶體管已經能自己生產,而且成本非常低,大大的降低了收音機成本。
.........
年前的最后一站是東方報社。
此時的東方報社,擁有《東方日報》和《明報》兩份暢銷的報紙,還有一本雜志《經濟周刊》,軟實力還有一個亞洲范圍內的通訊社。
東方報社成立這么多年了,吳光耀還沒有拿過一分錢,賺的錢全部拿去投資了。
不過在今年,盈利了100萬港幣,吳光耀打算瓜分了,自己拿了80萬港幣,其他股東拿了10萬港幣,剩下的10萬港幣用于了員工年終獎。
反正這幾年東方報社不會再有動作,最起碼要60年代中期,才會投資一個電視臺,而且這個電視臺是免費的,彩色的。
港島第一家電視臺是英國的麗的公司,在1957年開發的一個有線黑白電視臺,采用的是收費模式,當年一共有600個用戶,每月收費25港幣,電視臺是英文臺,主要服務的是洋人。
吳光耀主要是看不上黑白電視臺,所以才決定到60年代中期開一個彩色電視臺,取名就叫無線電視臺。
吳光耀做什么事情都不喜歡太超前,以免改變了社會進程!
比如關于集成電路,吳光耀挖‘八叛逆’的時間就會選擇在1957年,讓‘八叛逆’已經對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感到了失望。
而集成電路研發成功的時間,只需比德克薩斯儀器公司稍稍提前,就算同時研發出來,也能申請到專利。
1969年,美國法院宣判,德克薩斯儀器公司和仙童公司,從法律上實際承認了集成電路是一項同時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