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陳夏拿出了400匹布。
今天因為數量多了,但也只是用了大半天,400匹布全部賣完,外面仍然有人從大理周邊趕來要緊買布。
第三天,陳夏拿出了600匹布,再次銷售一空。
第四天,陳夏可不敢再拿出這么多布了,他是真怕了大理人民的熱情了,這些布他可是要派大用場的,得去瑞麗換翡翠的。
今天是下關春季集市最后一天,也是陳夏賣布的最后一天,所以今天陳夏拿出來的不是棉布,而是200匹的確良。
的確良,這是從七十年代開始流行的一種滌綸布,一直流行到八十年代中期。
可能跟少見多怪有關系,這個時代的人都有一個思想誤區,覺得滌綸布是外國人發明的,那就是時髦的象征,大家都為有一件的確良襯衫而成為奮斗目標。
全棉布反而賣得比較便宜。
這跟后世剛好相反,這種滌綸布誰要穿呀,全棉布才是透氣性好的最佳面料。
這次陳夏從湖口紡織廠一共弄到300匹的確良,估計何廠長自己也不知道數量,一股腦兒全給讓陳夏清空了倉庫,這就讓陳夏占了個大便宜。
就這些布,拿到城里去賣也是一種大殺器,何況是這窮鄉僻壤的大理州呢。
所以當陳夏抱著一匹的確良布站在桌子上時,下面所有人的眼睛都直了,包括輕工商店的5個人也被震得里嫩外焦。
“各位老鄉,你們知道我現在手里抱的是什么面料嗎?這個不是棉布,而是滌綸布,叫的確良。這可是好面料呀,在城里都搶著要的。對,那個誰,你聽說過的確良嗎?”
陳夏指著排在前面的一個年輕人問道,那個年輕人激動地連連點頭:
“我知道,的確良在大理都是干部才能穿得起。”
“大家聽到了沒,這的確良呀,都是干部才穿得起,在我們江南地區也只有工人才穿得起,這是一種身份的象征。那個你,知道的確良為什么這么受歡迎不?”
陳夏又指向另外一個少數民族青年,那人迷茫地搖搖頭。
“那是因為的確良時髦,時髦知不知道?就是跟美帝、香江同步的。美帝有錢,他們的有錢人就穿的確良,我們的香江同胞也有錢,所以他們也穿的確良。
另外的確良不但時髦,而且你們瞧,我怎么揉都不會皺,挺刮滑爽,耐穿易干,不用燙,顏色艷,不退色。棉布如果能穿10年,的確良起碼能穿20年。厲不厲害?”
攤位前來買布的人,無論是少數民族還是漢族人,都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說其他他們不知道,但有兩點他們聽懂了,的確良是只有工人干部才能穿的高檔貨,的確良穿不壞,不會皺。
這邊陳夏站在桌子上,還在大聲忽悠:
“年輕小伙處對象,送女朋友什么?當然是的確良呀,做成一件襯衫,或者一條漂亮的裙子,送給心愛的女孩子,你覺得你的婚事還有問題嗎?如果再送一件給丈母娘,那簡直就是戀愛雙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