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紹臣知道現在要下醫囑了,馬上拿出本子來準備記錄。
“先吸氧、NS250mL開通靜脈通道,馬上讓病人去拍個胸片,驗個血常規,心電圖別忘了。”
“好,我馬上就去執行。”
看到吳紹臣跑向護士臺前時,陳夏卻非常頭痛的,盡管對診斷心里有底了,但缺少必要的輔助檢查報告,他深怕會出現誤診。
這個老頭換了在后世,現在必須要馬上上心電監護儀,可是現在沒有,就無法動態監測生命體征。
CT肺部平掃,沒有。想判斷炎癥情況和X光無法發現的隱藏病原都不行。
急診血氣分析,也沒有。那就無法判斷患者有無酸堿失衡以及類型,也無法判斷有沒有呼吸衰竭,衰竭了又是哪個分型。
來到急診科這幾個月時間里,陳夏無數次想摔東西。
做為一個離開機器就沒法看病的前世醫生來說,沒有輔助檢查,完全靠經驗,心里一點底也沒有。
就怕一個不小心,延誤了病情,好了,等著病人家屬的排山倒海吧。
讓陳夏抓狂的還不僅僅在于缺少必要的輔助檢查,關鍵還在于臨床藥物種類的缺少。
前世那些耳熟能詳的,非常常見的藥物在1982年根本就看不到。
陳夏的空間醫院里都有,私底下拿出來還行,可這是醫院,莫名其妙拿出一些藥來,遲早會被抓去切片。
所以他不得不采用一些非常普通、療效非常一般的藥物,最后得到一個非常一般的治療效果。
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沒有輔檢、沒有器械、沒有藥物、沒有經驗豐富的助手團隊,光靠一個醫生有個毛用。
現在你就算讓云華醫院的凌然、茶素醫院的張凡過來照樣沒辦法動手,只能干瞪眼。
一個小時過去了,檢查報告單終于出來了,陳夏一看果然是有炎癥,那還等什么,趕緊用藥吧。
來了,頭痛事情果然來了。
按照后世急診科的治療方案,這時候應該上兩組抗生素聯合“消炎”,再緊急推個甲強龍針,做個霧化吸入解痙平喘,這種治療下患者馬上可以解釋癥狀。
話題又繞回來了,現在沒有這些藥。
咋辦?
涼拌唄。
陳夏只能上一組青霉素針,一組地塞米松針。
吳紹臣弱弱地提醒道:“陳科長,你咋不用氨茶堿?”
陳夏一拍額頭,“用吧用吧,反正沒無藥可用了。”
也不能怪陳夏忘記,實在是氨茶堿在他前世的時候已經很少使用了,因為副作用太多,臨床療效并不肯定,呼吸科的醫生已經不再使用這種藥物了。
可是在八十年代,氨茶堿還是主要的臨床平喘藥物,甚至可以說是主打藥品。
入鄉隨俗吧,總比不用好點,陳夏只能這樣安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