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根一聲喊:“走,小琴,先去拜拜祖宗,還有你爺爺娘娘,當年他們死的時候,可是非常惦記你們一家人的。”
說到這里,陳淑琴心情才低落下來,她小時候生活在慶豐村,爸爸一直在外地,從小就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最后連他們死了都不知道,非常不孝。
香江人又非常迷信,反而是陳夏這個重生者對這種裝神弄鬼的一套不感冒。
陳家祠堂在那個年代被保護了下來,盡管表面裝飾會砸了,好歹房子沒拆,祖宗牌位也藏起來了。
平時也就過年悄悄拿出來祭拜一下,這次陳淑琴回來,破天荒把祖宗們都請了出來,讓他們見見香江的游子。
陳夏心想這小姑姑的待遇也夠好了,要知道以前女人可是不祭祖的。
陳淑琴恭恭敬敬地跪下磕頭,上香,全程都非常嚴肅認真,這讓陳亦根心里非常滿意,這說明他們盡管在香江多年,還認自家的祖宗。
真要說認祖宗,香江的潮汕人那才更夸張,也帶動了整個香江對迷信活動的興旺發展。
哪怕香江生活很西化了,思維也西化了,但對祭祖這件事情那是相當上心,什么風水師也特別吃香。
上午陳淑琴一直在忙著應酬,慶豐村民們聽說香江來客人了,都像瞧西洋鏡一哄而上,圍在了足足三圈。
陳夏早就知道會有這種情況出現,于是早早就準備好了紅包和糖果之類,禮物反正也買不好了。
村里的長輩一人給了50元紅包,所有未成年孩子一人給了20元紅包。
這一下子就給出去了一萬多元人民幣,絕對是超級巨款了,但這紅包一定要發。
衣錦還鄉,不就是圖這一刻嘛,再說這些錢對陳淑琴來說也并不算什么巨款,好歹也是為了陳德發的面子,為了陳夏這一支族人的面子。
拿到這么一筆巨款的村民們,無不交口稱贊陳淑琴和陳德發一家,也紛紛跟她說陳夏的“仁義”。
他們能不高興嘛,要說陳夏是小“大撒幣”,現在又來了一個大“大撒幣”……
在村民們的心目中,這陳德發陳德財這一家子,果然是一脈相承,都有喜歡撒錢的習慣,強大的基因啊。
不知道陳淑琴知道村民們的想法,會不會氣得去把紅包還回來。
下午陳淑琴又去看了自家的老宅,當年陳德發要去香江沒路費,陳德財已經做主把房子和田產全賣掉了換了錢,所以已經不是她家的房子了。
陳德財當時和父母妻兒就在祠堂里暫時了一些日子,后來蓋了幾間茅草屋才算安定下來,那是真苦啊。
這也是陳德發在香江發達了,有錢了之后,堅持要留一半財產給弟弟一家子,這是當年他欠弟弟的,欠弟弟的子女的。
不過后來陳德財一家子也是因禍得福,因為家里一窮二白、干干凈凈,所以解放后成分定了貧農,最亂的那幾年也沒吃多少苦頭。
在村干部的有意瞞報下,也讓陳炳坤三兄弟都出去當了兵,沒有被海外關系給拖累。
下午陳淑琴跑到爺爺奶奶的墳頭上去祭拜過后,才來到了位于村外的慶豐藥廠。
她這次來的目的是“商務考察”,到底還是工作要緊,回鄉認親這種事情還是要她老爸親自回來時再好好祭拜一番,她就意思意思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