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在馬公漁港的入口兩端各修筑一圈炮臺,作為第二道防線。
最后,在馬公漁港周圍修筑一座能容納上千戶人家的城池,作為保護漁民的最后一道防線。
如此大規模的修筑炮臺、城堡和城池,想要在短期內完工,一萬人馬自然不夠,為此,張斌讓俞成龍率領手下兩百艘戰船回航,接來了曹變蛟手下的五千步卒,又讓鄭成功抽調了五千水軍,總共集合了兩萬人馬,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建設。
在此期間,他還不忘走訪漁民,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
這一了解,真是令人心酸,這些漁民過的簡直太慘了。
因為島上淡水不夠,再加上海風太大,這里根本沒辦法種糧食,甚至連蔬菜都沒辦法種植,他們想吃飯,想吃蔬菜,就必須到福建或者東番去買。
以前有澎湖巡檢司的時候還好,他們可以曬制海產,跟隨福建水師的戰船,運到漳州和泉州等地售賣,用以換取糧食和蔬菜。
明軍一撤走,他們就慘了,漁船在海上沒有大型戰船的保護,經不住風吹雨打不說,遇上海盜,他們更是連人帶船都別想回來了,所以,這幾年,他們甚至不敢離開澎湖水域,每天只能以魚蝦為食。
這種吃法聽起來好像是一種享受,天天吃海鮮,那還不好嗎?
真正天天吃就知道了,營養不良就不去說了,光是這海腥味,天天吃,吃個一年半載,絕對能把你吃吐出來!
這個問題,當然必須解決,張斌可不忍心看著這些漁民每天吃飯就跟上刑場一樣。
他再次展開勘察,在馬公城附近找了一個低洼處,令人挖出了一個超大型水塘,用以儲存雨水,同時,他還令俞成龍的船隊來回運送物資的時候運來了各種蔬菜種子,在島上試種。
至于糧食,他想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讓漁民參與建城,城池計劃修建時間大概是兩個月左右,這兩個月,只要堅持在這里幫忙的漁民,每人發放十石糧食作為酬勞!
這當然是冤大頭式的招工方式,換做是大明其他地方,請個強壯的勞力,一個月開三石糧就頂天了,五石,壓根就沒這個價。
漁民自然是踴躍參與,只要搬的動東西的,基本上全來了,張斌直接就按人頭提前發放!
他這其實是想送糧食,但是又不想這些漁民認為能不勞而獲,所以才用這種方式,來征召“勞力”,相信有了這些糧食,每戶漁民至少能撐半年左右,而這時候他們還可以曬制海產品,跟隨水師戰船去漳州和泉州販賣,有了這半年的緩沖,相信他們就能回復以前的生活了。
他這種看似冤大頭式的招工方式,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漁民干起活來那叫一個拼命啊,簡直比明軍步卒還厲害,有了幾千漁民的參與,城池建設明顯加快,這樣,張斌又可以抽調更多的人去修筑炮臺和城堡,整個澎湖要塞的修筑進度也隨之加快,按這進度,甚至不需要一個半月時間,城池、炮臺和城堡就可以全面完工了!
看著慢慢成型的城池、炮臺和城堡,張斌又開始了下一步計劃。
下一步,自然是尋找海盜巢穴,準備圍剿。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為了了解海盜巢穴的情況,張斌開始從鄭芝龍手下的水軍和步卒中選拔精銳,組成斥候隊伍,日夜在澎湖島上操練偵查技能,一旦澎湖要塞完工,他便會派出斥候喬裝成漁民去東番沿岸偵查,尋找海盜巢穴,爭取一舉剿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