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一晚幾個孩子等不到午夜便都睡著了,但第二天起來后,卻都覺得前所未有的快活。
大年初一,淑寧與桐英要出門逛街去。耐不住幾個小的磨了半日,終于答應了讓武格、忠保和毓容三個跟著出門。淑寧細心地給他們每人派了一個隨從跟著,除了隨從身上帶了一小包碎銀外,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一百錢,以防看了喜歡的東西想買。幾個孩子一聽說可以買自己喜歡的小玩意,都歡呼起來,差點等不到兄嫂們動身,便要先走一步了。
桐英與淑寧兩個穿得厚厚的,走在大街上,享受著久違了的逛街樂趣,看著弟妹們在附近小店小攤上看熱鬧,心情十分愉快。奉天與京城不一樣,貴族人家的女眷也常出門行走,因此他們并不算顯眼。
淑寧仔細打量著闊別十余年的奉天城,這里既讓她熟悉,又有些陌生。城里多了許多房屋,也有了新的街道,有些過去常光顧的店鋪已經換了老板和營生,有些街角玩耍的去處則變成了民居。一路行來,她發現收容貧民與無家可歸者的空屋增多了,每個街區都有免費的粥棚,因為過年,還給每人發了兩塊肥肉。據說是盛京提督與奉天府尹恢復了舊例,秋冬時節在城鎮等地接濟貧民,因此這些年來餓死凍死的人都比往年少。
不過公交馬車與城外的車馬站并未恢復,只是在容易塞車的街道上增加了差役維持秩序,有些象交通警察。但當淑寧看到有人駕駛著自家的大馬車,沿著固定的線路招攬客人時,不禁起了個念頭:這究竟算是私人營運的非法搭客小巴,還是可以搭乘多個客人的出租車呀?
重新走在奉天的街道上,她不由自主地回憶起了過去所熟悉的奉天,還拉著桐英一一介紹。那個小面攤上賣的餛飩很好吃,她從前與朋友來過;那個街角的文具店,老板很親切,她小時候買紙筆時,他還送了個面人給她;某處巷子里的山東館子,老板娘曾在周家幫過廚,鴨血粉絲是一絕……
桐英一直微笑著聽她說,中途還常常插嘴,說那山東館子的土豆餅曾是他的最愛,不過對面那家館子的韭菜盒子也是難得的美味;小面攤上的餛飩劉娶了個回子老婆,做得好麻花;文具店的東西不算最好,他知道一家小小的南紙鋪,賣的都是江南來的好文房……
他們一點一滴地回憶著彼此不知道的過往,說得興起時,渾然未覺弟妹們已經圍在邊上聽了許久,心癢癢的要去嘗試兄嫂們提到的小吃。等到他們發現幾個孩子已經買了東西來吃時,不由得慶幸,這幾家都是可靠的食店,東西還算干凈。
結果證明,沒人鬧肚子,只有忠保因為吃撐了,被母親餓了兩頓,還不許他再碰外頭的吃食。
毓瑛十分羨慕弟妹們能出門玩,不過她也知道以自己的身體狀況,是不可能得到許可的。淑寧特地給她買了面人和玩具,見她仍有些沮喪,便不管嬤嬤們的提醒,答應等天氣暖和了,她又沒生病的話,就許她出門去逛。毓瑛高興得不得了,連忙答應會好好吃飯,乖乖吃藥,把自己養得壯壯的。
新年里,桐英與淑寧還算清閑,雖然也有幾處府第要去拜年,還有不少人上門來作客,但與京中繁忙的應酬相比,實在算不了什么。桐英還見了好幾個發小,也去拜見了幾位族中的長輩。淑寧隨他同行時,有些安心,因為這些人大都性情直率,家中女眷也沒有京中貴婦們彎彎繞繞的心思,與他們相處,不需花太多精神去猜他們話里話外的用意。他們雖然聽說了桐英的事,但與傳聞相比,他們更愿意相信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這也讓淑寧對他們更添了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