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前場,中場球員的換位實際上出現的更多和更早。”陸陽滔滔不絕,“但這些都不是我今天想講的換位,因為我說的換位和大家理解的換位,是不同的。”
前場換位,左邊鋒去右邊玩一玩,右邊鋒去左邊玩一玩,甚至中鋒偶爾去左邊鋒右邊鋒位置上踢一踢,效果有,但沒有那么好。
原因在于前場球員少,幾乎都是以少打多的情況。
別說前場能夠以多打少了,能夠出現三打三,三打四,有時候都要稱之為優勢局面了。
因此即便對方有換防疏忽,但球員本身的個人能力在這個階段是遠大于戰術加持的。
所以超級鋒線靠的是個人,而不是球隊戰術。
靠球隊戰術的強大鋒線,并不能得到認可,會被認為是體系球員,離開了這套戰術,他就不太靈了。
這樣的說法,在傳統足球中是站得住腳的。
而常規的中場換位,其實就是類似于凱恩特掃蕩、莫里奇前插、拉姆拖后這種,三中場職責明確,因此出現的位置是不受限制的。
可陸陽想要的中場換位,是籃球模式的交叉跑動和換位。
本質上,是要打亂對方防守。
但并不是林皇那種攪屎棍一般的跑法去打亂對方防守,而是以一種科學的、可復制性的、有組織有預謀的交叉換位去打亂對方防守,創造機會。
這種體制下,不需要球員太多的靈光一閃,只需要按照既定戰術跑位,就有很大的可能出現極好的進攻機會。
這大大增加了球隊的進攻能力,讓普通球員也能夠發揮極大的威脅。
而不是傳統足球隊那樣,十分依靠巨星的發揮。
它不再需要持球的莫里奇絞盡腦汁的去尋找直塞對象和路線。
也不再需要無球的陸陽反復沖刺試探。
它會讓所有球員明白此時此刻自己應該做什么。
當然,這種戰術安排足球中也有,但往往是小規模才能有此安排。
比如套邊配合等等,配合人員一般不超過三個人,人數再多,就很難打出戰術效果了。因為足球和籃球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那就是球員對球的掌控程度是不一樣的。
再好足球運動員控制足球的時候,也沒有一個普通職業籃球運動員對籃球的控制力強。
各種crossover、胯下運球、轉身過人、歐洲步、夢幻腳步、山姆高德、拜佛等等,即便足球中也有無數技術動作,但籃球想要掉球很難,而足球想不掉球很難。
這不是籃球和足球的差距,而是手和腳的差距!
籃球不受運動員控制的時候很少,足球不受運動員控制的時候很多。
所以球員一多,傳球一多,失誤必然增多。
哪怕是五個傳控俱佳的莫里奇,打出來的配合也沒有五個籃球運動員用手打出來的配合強。
而陸陽想要做到的是在中場位置,利用人數優勢,
打出籃球一樣的配合。
利用球員之間的跑位,把對方防守球員帶到想要的位置,從而如同操縱木偶一般,拉開對方的防線,創造并且抓住致命殺機。
足球隊中有這樣的球隊,但不是華麗踢法的阿森納,而是瓜迪奧拉麾下的曼徹斯特城!
瓜迪奧拉告訴了世界足壇,什么235和325,都是虛的!
把足球打細,在中場區域把足球打成籃球,你就是無敵的!
但這需要全隊都擁有極高的傳控甚至是射門水準、戰術理解能力、球隊默契,要求很高。而且不能有風格過于固定的球員,從而影響這種瘋狂的交叉換位。
尤其是中鋒!
足球中的中鋒,位置特點尤其明確,幾乎是僅次于門將這個特殊位置的明確。
但在籃球的換位中,五個位置全部可以輪換,包括中鋒也要跑到三分線外擋拆換位。
而足球中,很少有中鋒在進攻中處于后腰位置的。
這是長久以來的特點,無論是大家的認知還是球員的培養,都是遵循著中鋒就應該射門、靠近禁區、支點作用、偶爾拉邊等等。
沒有中鋒能夠接受瓜迪奧拉的理念,去后腰位參與換位,撕扯對方。
所以瓜迪奧拉的球隊中出不了超級中鋒,也接受不了超級中鋒。
讓梅西風格的球員在前場串聯穿插,對于足球迷而言好像已經是中鋒位置球員的巨大犧牲了。
但瓜迪奧拉要的遠不止這些!
聽完陸陽的闡述,索圖還好,他不覺得足壇能夠出現一群像打籃球一樣踢足球的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