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傾向于內科方向的急診“全科”規培醫生孫立恩,正在修改著自己的病例記錄。
被分流到第九診室的病人,從一周前就開始逐漸變少了。急診門診的醫生們達成了一個共識——一般的病人他們來處理就行了。那些病情復雜,或者癥狀罕見,而且無法馬上做出診斷的患者就被他們一股腦塞到了孫立恩這里。至于他們這么做的理由也相當充分——給未來的診斷中心診斷組組長練練手。
宋院長的安排不知道什么時候傳遍了整個第四中心醫院。現在在急診科里,孫立恩可是炙手可熱的當紅“炸子雞”。讓徐有容去當診斷中心的主任,這個分工大家倒是沒什么不滿。好歹是國際名校的M.D,而且還跟著柳平川讀博士。職稱級別也算挺高,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覺得徐有容確實有本事。
而孫立恩的位置嘛,多少有些尷尬。
在搶救室里工作的急診醫生對這個安排不會有任何不滿意,孫立恩這段時間的精彩診斷大家都有目共睹。那些判斷別說是有人給他支招了,恐怕得是開了外掛才能做到這種程度。而且孫立恩在搶救室里對自己的位置判斷的很好,反正都是自己的上級醫生,到處給人幫忙打下手的時候,孫立恩一句不滿都沒有。這樣有本事又有態度的醫生,提拔一下也說得過去。
而其他幾個科室對孫立恩的態度就比較復雜了。骨科的木匠們都把孫立恩和劉堂春當做恩人看待。而神外則覺得孫立恩是抱了徐有容大腿才換來的這種安排——他們除了有些詫異至外,更多的可能是好奇,好奇孫立恩到底用了什么姿勢,居然能抱上徐有容的大腿。
風濕免疫科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帕斯卡爾博士在風濕免疫科門診里成了最能打的那個。而且聽說寧遠醫學院要和帕斯卡爾博士合作,新建一個免疫應答研究方向的實驗室。而歸根結底,帕斯卡爾博士是被孫立恩和徐有容挖來的——還愣著干什么,鼓掌啊!
對孫立恩任職安排最不滿意的,其實是普內科和感染內科。具體理由類似于一個流傳甚廣的笑話,“外科是動手的,內科是動腦的。急診科是旁邊那個紗布包著腦袋,靠著凳子打盹的。”
診斷,尤其是鑒別診斷,一向是內科最有優勢的項目。
這就好像急診科搶救室的主管醫生居然是個呼吸內科博士一樣,沒有人會懷疑呼吸內科畢業的博士在醫學水平上有所欠缺。但是所有人都會直接認為,這個任命完全就是瞎胡鬧。搶救需要面臨的情況,和呼吸內科研究的方向根本不搭邊。這種人事安排除了讓搶救室亂成一團,并且徹底浪費掉一個博士的所有精力外沒有任何意義。讓急診科的規培醫生當診斷組組長?這簡直就是胡鬧嘛!
至于真正靠診斷吃飯的病理科醫生則自動被內科踢出了醫生行列——他們不是檢驗科的么?
孫立恩這段時間聽到了各式各樣的聲音,而這些聲音讓他這個小規培切實感受到了壓力。職務安排是宋文的主意,他就算喵喵喵的反抗一下,最后還是得被宋院長按在地上摩擦,在那位中老年婦女面前,任何反抗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與其試圖讓宋院長改變主意,還不如好好提升自己,讓那些質疑自己的人都認可自己的能力。這是孫立恩在認真思考后,覺得最有可能實現的努力方向。
而努力的第一步,就是把病例寫好。孫立恩抓住一切空隙,認真修改著自己接診時快速記錄下的病例。按照同協的標準要求自己,把病例寫成速寫,這就是孫立恩努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