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立恩看來,曹建國的情況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接診他的那個第四中心醫院消化內科醫生一定是工作年限不久,所以他才犯下了這個錯誤。
專科醫生在接診患者的時候,容易抱有一個固定觀念“患者罹患的疾病一定是我所負責的系統疾病”。而這種固定觀念,在遇到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或者其他有多器官癥狀疾病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誤診的情況。
是的,曹建國被誤診了。至少孫立恩認為,曹建國所罹患的,并不單純只是“反流性食管炎”而已。他確確實實有反流性食管炎,繼續發展下去可能會惡化成食管癌。但這一疾病本身并不是單純存在的。它的發生建立在一個影響更廣泛,而且會導致更多器官出現問題的疾病上——系統性硬化癥(SSc)。
曹建國的系統性硬化癥表現其實非常典型,指根關節上的那些皮膚增厚和皮膚纖維增粗,是診斷系統性硬化癥的決定性癥狀。在最新的系統性硬化癥診斷指南上,各國免疫學專家和醫學專家經過討論后共同認定,僅此一項癥狀,就可以認為患者得分大于九分,并且診斷為系統性硬化癥。要知道,系統性硬化癥血液免疫學檢查陽性報告得分也僅僅只有三分而已——這遠低于診斷所需的九分。
如果換成有經驗的內科醫生,在看到曹建國的雙手的瞬間,可能就已經會認定他得了系統性硬化癥,并且請求風濕免疫科醫生前來會診了。而很明顯,接診了曹建國的那個內科醫生,根本沒有看一眼他的雙手。僅憑曹建國自訴的內容,以及附加的食管鏡檢查結果,得出了“這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判斷。隨后開出了法莫替丁進行治療。
而讓人有些無奈的地方也正在于此——曹建國確實有反流性食管炎。但如果僅以專科醫生視角,認為患者有且只有這一項疾病,那誤診就無法避免了。
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發生原因之一,在于患者消化道的抗反流功能下降。胃容物容易反流,并且灼傷食管導致損傷。但當醫生,必須多問幾個為什么。接診醫生的診斷在這里停了下來,而沒有去深究為什么曹建國的抗反流功能下降。而這卻恰恰是他作出正確診斷的最后一次機會。
毒蕈堿乙酰膽堿受體M3是腸道神經系統控制腸道蠕動的關鍵受體,它們能夠將腸道神經系統的蠕動指令轉化為消化系統內平滑肌和括約肌的運動指令。而系統性硬化癥患者體內,能夠阻礙這一神經遞質結合的M3抗體表達顯著增加。這就會導致腸道神經系統對于腸道蠕動的指令無法得到完整執行,從而導致括約肌和平滑肌運動幅度不足,括約肌關閉不全等等情況。這就會觸發胃腸道癥狀的產生。而隨著M3抗體進一步增多,患者的胃腸損傷不斷加深,平滑肌損傷和嚴重纖維化,膠原沉著等等癥狀都會隨即出現。這些損傷和平滑肌運動幅度不足,會導致患者出現吞咽梗阻,并且在內鏡下表現為食管炎、食管攣縮等形態。
孫立恩解釋了一下自己的觀點,并且打電話請帕斯卡爾博士前來會診。而與此同時,聽聞自己“被誤診”的曹建國則表現的非常高興。甚至有些喜上眉梢的意思。
“二叔,你這是笑啥咧?”曹嚴華撓了撓臉,好奇問道。
“虧你還是醫生,胃病不好治你知道不?”曹建國咧嘴一笑,“剛剛聽小孫醫生說,我這不是胃病,是個什么硬化,那不就好治了嘛!手上硬些不妨事,再開點什么軟化的藥,我吃上些不就好了!”
孫立恩面色古怪的看了一眼曹嚴華,果然和他猜測的一樣,曹嚴華露出了仿佛吃到大便的苦澀扭曲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