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恩繞過忙碌的搶救室醫護人員,快步沖到了夏洪遠身旁。
“夏洪遠,男,26歲,左脛前血皰(74.26.28),小腸缺血性壞死(53.58.41),缺血性急性腎損傷(00.14.36)。”夏洪遠的狀態欄大幅變化,而最引人注意的,是新出現的腎損傷提示,以及產生變化的兩組數字。
孫立恩愣了一會后,然后他看到了急匆匆跑回搶救室的袁平安。
“不是坐標……”孫立恩眼睛雖然看到了袁平安,但他的注意力,卻在自己剛剛發現的變化上。“那些數字不是坐標,是時間!”
袁平安看著雙目無神的孫立恩,有些擔心的拍了拍他的胳膊,“孫醫生,你……”他正想問問看孫立恩是不是不舒服,這個動作卻忽然讓孫立恩回過了神來。
“跟我來!”孫立恩像是突然換上了滿電電池的電動玩偶一樣,精神充沛,動作利索的帶著袁平安沖入了小會議室。他甚至沒來得及和帕斯卡爾博士多說什么,而是沖到了小會議室的白板前面,開始記錄那些癥狀。
首先出現的,是左髂總靜脈血栓,然后是腘靜脈血栓,很快,血皰出現了,隨后發生了小腸缺血性壞死。直到腦卒中的發生,以及現在的急性腎損傷。一個時間表出現在了白板上。
“他的左髂總靜脈首先出現了血栓,這個血栓導致整個左側下肢回血速度變慢,并且產生了腘靜脈血栓。”孫立恩向在場的醫生們說起了自己的發現,“我們已經知道,血皰出現在至少三天以前。也就是說,下肢靜脈的血栓一定是出現在三天之前的——下肢靜脈回流障礙,是導致血皰出現的原因。”
孫立恩的解釋很有說服力,帕斯卡爾博士和袁平安都點了點頭。
“而且就算沒有CT掃描,我也可以肯定,患者小腸缺血性壞死的長度不算太大。畢竟出現腹部癥狀后超過兩天,他仍然可以堅持去工作。”孫立恩繼續道,“從這一點也可以反向證明,小腸缺血性壞死的原因并不在于小腸動脈供血不足,或者小腸靜脈連接肝門靜脈的通道出現堵塞,一定是毛細血管堵塞。”
“直到患者出現了腦卒中癥狀為止。這個我們已經通過介入手術解決了。”孫立恩在白板上大大的畫了兩個圈,圈住了小腸缺血性壞死,以及腦卒中兩個癥狀。然后用筆在兩處深靜脈血栓后畫了三角形。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患者在入院前出現的異常凝血同時包括了大血管和小血管?”孫立恩說出了自己的發現。“而就在剛才,我們證實患者出現了管型尿,也就是說,哪怕通過手術取出兩處深靜脈血栓,同時還接受了抗凝治療后,患者的腎臟仍然受到了急性損傷。”
袁平安眼睛一亮,“你是想說,腎臟損傷也是缺血性的?”
“如果是的話。”孫立恩沒有正面回答問題,而是順著袁平安的假設繼續道,“那就是兩天內發生的第三起小血管異常凝血,而且累及到了第三個器官。”
帕斯卡爾博士站了起來,面色嚴峻,“這是CAPS,Catastrophitiphospholipid-antibody?syndre.(災難性抗磷脂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