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恩幫著倒酒,不過他對于醫學史之類的內容也沒什么了解,只能聽著自家老爹講故事。一旁的佩妮和陶德居然也能聽的津津有味,這倒是讓孫立恩有些沒想到。
“中國人呢,至少在歷史上表現的有些不求甚解。”孫宏斌繼續道,“由于傳統儒家的觀念,我們的社會對于專業技術人才一項不太重視,甚至有刻意打壓的傾向。對于很多自然科學上的發現,也都是抱著一種鄙視和蔑視的態度。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畢竟曾經的中醫作為一種擁有豐富經驗和歷史傳承的醫學技術,確實有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后來就被一群熱心腸的讀書人給毀了。”
“毀了?”孫立恩來了興趣,他學的雖然是西醫急診,但對于中醫實在是了解不多。光憑感覺一味去否認當然不好,但要他接受現代中醫那種沒有規范的用藥方法,他也有點過不了自己這一關。
“有一句話你肯定聽過,‘不為良相,便為良醫’,范仲淹說的嘛。”孫宏斌嘆了口氣,“范仲淹這個人呢,雖然這個理想挺好,但架不住后面讀圣賢書把腦子讀迂的智障儒生跟著學啊……”
儒家對于中醫的影響很大,大到幾乎扭轉了中醫發展的程度。無數苦讀圣賢書而毫無成就的讀書人在范仲淹的“名言”下,轉身去研讀各種流傳的“古方”醫書。試圖成為醫生而完成人生理想。但卻在這中間卻受盡了同道中人的折磨。
儒生有一大愛好,那就是偽造古籍。
最有名氣的偽托之作就是中醫看家經典《黃帝內經》。除此之外,《難經》假托扁鵲之名,《脈經》和《中藏經》假托華佗之名,而《洞天奧旨》就更離譜了,直接假托神仙之名。這些假托中醫經典對傳統中醫造成了嚴重沖擊,而且作者本身水平有限,更是導致醫書中存在大量臆測和迷信內容。而這些內容又被其他“儒醫”當成了經典之作奉為圭臬。以訛傳訛,錯誤百出不說,更徹底背離了傳統中醫建立在“樸素唯物主義觀察”之上的基礎。
如果說儒生一開始放棄署名,是為了哲學和文化能夠更好的傳承下去,那么把這種習性代入到中醫中就成了中醫衰敗的開始。儒生想當然寫出來的“古方”和“驗方”不知道要了多少人的性命,同時還占據了宣傳高峰,開始攻擊湯劑派以外的治療手段——畢竟推拿針灸,乃至中醫的部分外科手術那都是需要積年學習的。只在家里看書學不會學不來的儒生們,毫不意外的將其斥為微末小伎。
沒有基礎積累,沒有可信的病例報告和研究對比,甚至連理論都開始被儒學改造的面目全非互相矛盾。中醫開始陷入了迷茫和踟躕不前的境地。直到最近幾百年中,被曾經更扯淡更胡來,但是后來擁有了自然科學觀察和指導的西醫一舉超過。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中醫至今還沒有完全消失,足見當年被儒家禍禍之前的積累和底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