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恩興高采烈的拉開車門,以和身形完全不符的敏銳動作竄下了車,“那還等什么?趕緊吶!去晚了那烤鴨都被人搶光了!”
·
·
·
“不好意思啊先生,我們的燒味是下午兩點以后才開始供應的。”穿著非常得體的服務員一臉歉意的看著孫立恩和面色凝重的布魯恩,“現在是上午九點二十,燒味現在是沒有的。”
“那烤鴨沒有,燒鵝呢?”布魯恩看起來并不死心,他繼續問道。
“也沒有。”
“燒肉呢?”
“沒有。”
“那……”布魯恩的表情看上去真的快哭了,“叉燒總有吧?”
服務員有些為難的看向了孫立恩,“先生……這個……”
“這個可以有。”孫立恩瞥了一眼服務員,他算是看出來了,今兒要是不吃著燒臘,布魯恩真的敢在這里哭一場——一邊哭一邊揮酒瓶子的那種。“跟后廚說一下,把你們的燒味拼盤點一份上來吧。要是一時半會做不好也沒關系,我們可以等。”
反正總要把布魯恩安撫下來才行。孫立恩有些無奈,本來是想犒勞一下這個家伙昨兒晚上早早回到診斷中心里來值班的行為,誰曾想老布居然能因為一個燒鴨飯激動成這樣。
“燒鴨是好東西。”似乎看穿了孫立恩的念頭,布魯恩對他認真道,“你沒在美國住過所以不懂——燒鴨是個好東西。”
美國以及歐洲地區的人們有食用鴨肉的習慣,但因為各種原因,在美洲大陸和歐洲大陸上飼養鴨子的農戶和養殖場其實并不多。這兩個地區的主要鴨肉進口來源是泰國和巴西。平常西方世界國家的人民食用鴨肉,基本也就只有兩種選擇——已經做熟了的,混入沙拉和各種成品菜里的鴨胸肉,或者價格昂貴的法國菜,比如油封鴨腿之類的。
久而久之,鴨肉在外國逐漸變得極端化。要么選擇根本不好吃的鴨胸,要么就是有錢人出去打獵回來的鴨肉。至少在美國,中產階級更愿意選擇柴的要死而且還一點味道都沒有火雞肉,也不愛嘗試鴨肉。
然后,中餐出現了。北京烤鴨以一種中國人難以想象的火爆程度迅速成為了九成九的西方人眼中的中餐頂級代表。緊隨其后的,就是廣東人的燒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