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拯直起身子看向堂下諸位大臣斬釘截鐵道。
“諸位也不必在這件事上糾扯了。此事老夫已有定議,并且而今各軒轅殿都會應征前往大散關!”
此話一出,滿朝文武的目光齊齊落在了包拯身上。
高俅當即踏前一步,逼近包拯,質問道:“孝肅公未經庭議,便私自動兵出征大散關?”
包拯沒有隱瞞的點點頭,道:“軒轅殿祝司皆受我掌控,我動用他們出征有何不妥?”
滿朝文武一片嘩然。
高俅盯著包拯,瞇著眼,冷笑道:“孝肅公意思是,你瞞著百官和官家,調動了不下于十五萬的人馬,即將參與到了這場大戰當中了?”
不等包拯開口,高俅接著朗聲質問道:“孝肅公此舉,置官家與我等于何地?”
滿朝文武聞言,一個勁的點頭。
高俅擲地有聲的喊道:“孝肅公有沒有想過,此戰不論勝敗,皆對我大宋不利。若是借此為我大宋招來了禍端,誰能承擔?他日金兵兵臨城下,孝肅公該如何自處?”
高俅話音落地,便有御史言官,紛紛出面力挺他的話,紛紛質疑此次出兵的事宜。
包拯冷哼一聲,直接對著高俅及其身后的人喝斥道:“鬧夠了沒有?”
高俅當即面色通紅,很是激動的微微喘著氣,咬牙道:“包拯,你今日必須給我們一個交代?”
包拯不屑的道:“交代?什么交代?我軒轅殿要調動殿內文師,還需要經過百官同意?是有那條宋律上規定的,還是太祖太宗留有的祖制?如果有,你找出來給老夫過目。老夫若是看到宋律上,又或者是祖制上有這么一條。老夫今天就給你交待。否則,你們就那涼快那兒待著去!”
滿朝文武聞言,當即啞火。大宋的律法、祖制里面,限制武勛專權的規矩有很多,準許百官插手戰事的也不少。可唯獨沒有讓百官們干預軒轅殿調兵遣將的權力。
軒轅殿調兵遣將,那是官家唯一緊緊握在手里的權力。
高俅把眼去看向高位之上的趙佶,正要說話,就聽到上面趙佶面色平靜的道:“如今軒轅殿一切事務皆交由孝肅公。”
百官頓時啞口無言,上面的那位都這么說了,明顯是不敢得罪包拯,他們眼下又如何去找包拯的麻煩,正如包拯所說,宋律和祖制上,可都沒有百官干預軒轅殿之事發生。大宋太祖在位之時,百官皆在戰場上生殺磨礪過,懂戰事,知戰事,所以官家動用軒轅殿,太祖會與百官商量一二。而大宋太宗在位之后,便緊緊的握著軒轅殿調兵遣將的權力,再不會與百官商議。
無宋律祖制相挾持,眼下,包拯獨斷專行,他們沒有絲毫辦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