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想了一想,明白了呂布的邏輯。
新息縣挨著呂布現控的地盤,把那上計吏任為新息令,在呂布看來,這便就等於是朝廷在“主動地給他增加地盤”;而又為何朝廷會“主動地給他增加地盤”只能是因為朝廷知了他的忠心。只能是朝廷在以此籠絡他。實事求是的講,呂布這樣理解朝廷為何會任那上計吏為新息令,也沒有錯,事實上,這也正是荀貞想要讓呂布理解以為的。
話到此處,不妨多說一句。
朝廷頭一道頒給呂布的那道圣旨里邊,改封呂布為順陽侯,把他的封邑從河內郡的溫縣換成了南陽郡的順陽縣這個旨意,表面上看,確如呂布自言,是對呂布的體貼,他之前的封地在河內郡,他拿不到其封邑的收入,那換到順陽縣,這是袁術的地盤,封邑的收入他好像就能拿到了。卻其實,這只不過是表面的體貼,而根本上,朝廷之此旨意,其目的是為了挑撥呂布與袁術之間的關系。依照漢家制度,盡管封邑的賦稅,并非是全部都給領受封邑的那個人,可不管是給多少,總歸,這給呂布的部分,就是袁術的損失。無緣無故的損失一大筆收入,袁術怎會樂意可袁術如果不給呂布的話,勢必就又會引起呂布的不滿。挑撥即就成矣。
呂布并未看到這一點,一廂情愿的認為,朝廷改封他為順陽侯,是對他的體貼。
把他的那個上計吏授任為新息縣縣令,實則與此一樣。
表面上看,新息鄰著呂布現控之江夏北部,是多給呂布了一個縣的地盤,十分的體貼,但實際上,別說只是任了個新息縣令給他的屬下,就算是再把新息西南邊的安陽縣的縣令也任給他帳下的某人,又能給呂布帶來多少真正的價值和作用
一人就任,不帶兵馬的話,無法對當地形成真正的統治;而如果呂布敢遣兵往駐,則新息、安陽與轪國、鄳、西陽諸縣間有山巒阻隔,一旦有事,那還不是被包圍剿滅的下場
張遼、高順未有像呂布這樣高興,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
然而呂布卻一廂情愿導致了他一葉障目,忽略了此點。
張遼遲疑了下,說道“或如將軍所言,朝廷拜叔德為新息縣令,是因已知將軍之忠。然以末將愚見,為萬全計,明年的正旦朝賀,將軍最好還是不要因此就親身我往赴。”
呂布問道“這是為何”
張遼猶豫了好一會兒,終於把自己內心所想,如實地說了出來,他說道“將軍可千萬不要忘了孫堅之死”
呂布笑了起來,指著張遼,說道“文遠,我就知道,你是在擔心這一點。不錯,當日在潁川郡,孫堅之為我軍陣斬,固然是因為你之獻策,可是一則,我是定然不會將此泄露出去,我不說,你不說,誰知此策出於你再者,我還是那句話,荀貞之是個做大事的,絕非小肚雞腸,會因私怨而壞國事之人,他斷然亦不會因是而就怪罪於你。”見張遼仍是滿臉憂容,又笑道,“你還不放心文遠,退一步再說,軍之主將是我,荀貞之、孫伯符便算是真的想為孫堅報仇,他們要找的也是我,亦輪不到你文遠,你大可收起此慮。”
話說的簡單,可這孫堅之死,就像呂布所說,乃是因張遼之策,張遼又怎么可能會像呂布這樣,居然似乎是完全不把此與荀貞、孫策之仇放在心上,以為荀貞能與他相逢一笑泯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