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問道“敢問明公,這是因為何故”
荀貞說道“要說原因的話,伯符你也是知道的,便是因我現下正在對呂布行離間之計。朝廷遷到許縣以今,先后已給呂布下了兩道圣旨,除了改封他為順陽侯外,并對他另外多加籠絡;且與十月上計后,授任其上計吏為新息縣令。根據目前所獲的種種訊息來看,效果還算不錯,呂布已是起意入朝進賀正旦,只不過被其部將高順等所阻而已,但這至少證明離間此計已經生效。”
準備於明年二三月間或春后討伐袁術這件事,荀貞沒有對孫策說過,但是對呂布行離間之計這件事,荀貞卻是私下與孫策打過招呼,告訴過他的。畢竟呂布與孫策有殺父之仇,如果不提前不讓孫策知曉,這是在用離間計,而萬一被孫策誤以為荀貞是真的不顧孫堅為呂布所害此仇,居然想要招攬呂布的話,那勢必會引起孫策的強烈不滿,將會得不償失。
孫策知道荀貞在行離間之計,然他并不知道離間此計的效果,這時聞得荀貞此言,他卻是有些不敢相信,說道“明公,呂布起意入朝,參加明年的正旦大朝會”
荀貞笑道“可不是么只不過被高順等所阻攔。但是伯符,雖然呂布之此意為高順等所阻,但由此可見,離間之計已是頗有效果矣。并且此外還有件事,尚沒有告訴你,即是於前時,我請司空趙公給呂布去了封信,昔在洛陽、長安,趙公對呂布頗是周旋敷衍,呂布自以為與趙公情好,在信中,趙公建議呂布宜來朝,參加明年的正旦朝賀,并向呂布透露,朝廷有意拜他為平南將軍。伯符,我料趙公之此信,呂布收到以后,我離間此計,十之,便可大功告成矣,呂布與袁術必然將會離心,則等到明年討伐袁術之時,呂布已暫可不足為慮。”
這個變化出乎了孫策的意料之外。
就荀貞向呂布行離間之計此事上,他原本想著,再怎么不聰明的人,應當也能看出,荀貞這是在用離間之計,可是萬萬想不到,呂布卻居然就中了此計
呂布中了此計不打緊,可導致的后果卻就連累到了孫策,使公仇稱“說動荀貞,使孫策進討呂布,以為取揚州做個先期之鋪墊”的這個計劃,就不好得以實現了。
孫策措手不及,一時不知該如何再提“請討呂布”這事兒,遂就順著荀貞的話意,說道“恭喜明公離間之計將獲大成既如此,策敢問明公,對這呂布,將來打算如何處置”
“我方才不是說了么文臺此仇,非僅卿欲報,我亦要報且討定袁術、郭汜以后,再用兵江夏,必要生擒呂布,為文臺報此仇也”
荀貞和孫堅情若兄弟,是其一;如果不為孫堅報仇,孫策和他的部曲必就會與荀貞因此而疏遠,此其二;呂布雖有將才,然在政治和謀略上并沒有長處,說白了,就像當年王允對他的評價一樣,一個“劍客”而已,或言之,一個武夫罷了,留之,對荀貞來說也沒有太大的可用之處,此其三也,所以,孫堅的仇,荀貞是一定要報,對於呂布,他早就決定,一定要殺。
話說回來,單論私怨的話,荀貞對呂布其實并沒有很深的仇恨,殺不殺他,實際上都是無所謂的,然而形勢如此,非殺不可。
公仇稱所獻之策,將來謀圖揚州,首先得要把江夏拿在手里,拿不到全郡,少說也得把與汝南接壤的北部半郡拿到,難道這整一個的方略謀劃,尚未實施,便要就此落空了么
荊州已不可取,若是揚州再不能得,亡父的遺志,渴望為孫氏取得的榮耀,可該如何實現饒以孫策之年輕英俊,壯志凌云,亦不禁於此際,忽然感到一陣的空虛。被他藏在密室中的玉璽,不告自來,浮上了他的腦海,耳邊響起了荀貞的問話聲音“伯符,你在想什么”
孫策緩過神來,回答荀貞,說道“明公,策以為明公之此離間計雖然已是將獲成功,可是只把呂布離間的與袁術離心,似尚不足。”
“卿意是說,我下一步最好再離間袁術”
孫策說道“明公英明,離間者,離雙方也。策之愚見,要想使公的此個離間之計,收獲最大之功,莫過於不止使呂布與袁術離心,而且使呂布已與自己離心,為袁術所知。這樣,在明公正式討袁術前,他兩邊可能就會生起內亂,若如是,對明公進討南陽豈不會更加有利”
荀貞撫短髭而笑,說道“伯符,你與我想到一起去了”
“原來明公對此已有對策。”
荀貞笑道“我已使人往南陽散布消息,使袁術知呂布有意入朝,參加明年正旦的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