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志才說道:“這兩萬兵不用盡數從兗州、徐州調動。”
鐘繇說道:“君之意是說,部分兵馬可用衛將軍之部?”
“不錯。”
“以君估算,衛將軍能出兵多少?”
戲志才說道:“勤王的時候,衛將軍共出兵五千余,而下衛將軍在河南尹的程普所部,已然還駐平輿,南陽與汝南又接壤,以我料之,此回攻南陽,衛將軍怎么著也能比勤王時多出些兵馬,……七八千人總歸是可以出的。明公以為呢?”
荀貞沉吟說道:“伯符那里……”
鐘繇問道:“明公可是覺得衛將軍出不了這么多兵么?”
“伯符部能戰之兵,萬余而已,豫州北部、東部不需要多少駐兵,若傾巢而出,七八千眾他當然能出,但有呂布在江夏,如今卻是不能讓他傾巢而出。”
——豫州北部與兗州接壤,東部與徐州接壤,孫策的確是不需要在這兩個地方屯駐太多兵馬,事實上,他現今也沒有在這兩個地方屯駐很多兵馬,他的兵力目前主要集中在汝南南部和其州府所在之平輿。
堂中一人聞得荀貞此話,不禁開口說道:“明公,呂布不是已被離間成功,他十之八九不會援助袁術么?難道還需要留駐重兵,戒備於他?”
問話之人是程嘉。
荀貞說道:“十之八九非是篤定,君昌,呂布反復之徒,今雖離間有用,對他仍是不能不防,此其一;伯符念念在茲,思報其父之仇,亦不好令他將其汝南南部的屯兵抽走太多,此其二。”
這就是“政治信譽”的重要性了。
呂布有過往兩次背主,若算上他這次又打算背叛袁術,就是三次背主的行為,則哪怕是離間已有明顯成果的背景下,荀貞對他也都是難以放心的。
經過招攬江夏水賊、強征江夏北部四縣壯丁,還有袁術數次給之增兵的擴充,去掉張遼帶走的那千余人外,呂布部現約有五六千人。呂布與其帳下諸將俱是驍將,他這一支部隊的人數不很多,戰斗力卻不可小覷。萬一在荀貞全力進攻袁術的時候,或因袁術給呂布了什么許諾,或甚至因楊彪等誰與呂布私下取得了聯系,呂布再次“反復”,——后者的話,倒也不能說是反復,畢竟楊彪等也能代表朝廷,但對荀貞而言,顯然就是為敵了,他出江夏郡,攻汝南,威脅朝廷,可該怎么辦?荀貞到時恐怕只能撤退。
所以,汝南的孫策部駐兵,從這方面講,是不能調走太多的。
另外一個便是荀貞說的孫策日夜不忘殺父之仇,如果叫孫策從汝南南部調走太多兵馬,孫策感情上他過不去,盡管已知荀貞在對呂布用離間之計,可有父仇在,孫策又如何能夠對呂布敞開汝南的大門?若令他把汝南南部的駐兵多數調走,他會抵觸,吳景等將也不會愿意。當然,荀貞若是令下,孫策他們是會服從的,然這不免就會使雙方出現隔閡,又何必多此一舉。
程嘉說道:“明公所慮甚是!是嘉思慮不周。如此,則敢問明公,衛將軍那里能出兵多少?”
“呂布部約有五六千眾,伯符留駐汝南南部之兵得與之相當,他最多還是能出兵五千。”荀貞問戲志才,說道,“卿以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