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關羽等人的扈從下,這一日,到了彭城縣。
彭城縣、彭城國的這個“彭”字之名,源出極早,是因“彭國”而來。彭國又叫大彭氏國,開國之主是在后世傳說中壽至八百的“彭祖”。彭祖是黃帝的七世孫,於堯帝時被封在彭城,建立了彭國,成為了拱衛華夏的東方藩籬。彭國立國長達八百余年,直到殷商時期,才因國力漸雄而被武丁滅掉。彭國被滅后,其王族、國人遂以國為姓,這也是“彭”這個姓的來歷。
當然了,這已是上古、夏商時的事了。
春秋、戰國時,此地屬宋,后屬楚。秦末天下逐鹿,楚人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於此。入漢,置此地為楚國,前漢宣帝年間,楚王劉延壽謀反,遂除國為郡,改為“彭城郡”,但沒多久就改回去了,復置楚國。光武中興,建武十七年,封皇子劉英為楚王,依舊以此地為楚國,明帝年間,劉英謀反,國由是再度被除為郡,再到章帝時,復置國,只是不再叫楚國,而是改名彭城國,徙明帝之子、六安王劉恭為彭城王。現在的彭城王劉和就是劉恭的曾孫。
劉和是在建和三年繼位的,在位至今已四十年了,他年輕時以孝聞名,在位這么多年,一直尊敬賢人,樂善好施,在彭城的名聲非常好,彭城的國人都很尊敬他。
劉和深得民心,這也是彭城相薛禮敢和陶謙對抗的一個底氣所在。
依漢家制度,國王雖無理國事之權,但畢竟是封國名義上的國君,一個得民心的國王在“政治號召”上能給薛禮的幫助顯然是要比一個不得民心的國王要強得多的。
說到劉英、劉恭、劉和這幾個本朝的楚王、彭城王,有句題外話不得不說。
劉和、劉恭倒也罷了,劉英卻有個與眾不同的地方。
劉英可以說是本朝、乃至由古至今最早信奉佛教的皇家貴族之一。
彭城這個地方交通便利,勾通南北、聯系東西,又坐落在絲綢之路從洛陽向東延伸至東南地區的大道上,經濟、文化較為繁榮和開放,佛教沿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原,也到了彭城,劉和因此而受到影響,他本是信奉黃老之學的,受到佛教的影響后也接受了佛教,“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在他的宮殿里甚至還因此而聚集了一個由僧人、居士組成的僧團。
劉英作為彭城這個地方的國王,好佛之名連洛陽的天子都知道,那么他信奉佛教這件事,對當地、乃至對彭城、徐州周邊郡國的影響就可想而知了,現今在下邳的笮融也是個佛教信徒,如細論之,說不定這其中就有部分原因是受到了劉英遺留下來的影響之故。
不過,話說回來,劉英之后的彭城地方的長吏、國王中沒有幾個和他一樣,也信奉佛教,所以單就彭城地區來說,境內現在雖也有佛教信徒,但數量上并不是很多。
劉備到了彭城縣,來至郡府,求見薛禮。
通報過后,不多時,見有人從府中出來。
只見此人年約四旬,高冠黑衣,腰中帶劍,側邊掛一印囊,觀印囊大小,囊中應是半通印。
這人到了府前,看了看劉備等人,問道:“請問哪位是廣陵來的劉君?”
劉備上前半步,行禮答道:“在下劉備,敢請問足下是?”
“在下倉由。”
“原來是倉主簿!失禮失禮。”
倉由是彭城國的主簿。
薛禮派倉由出來迎接劉備,倒是從中可以看出他對劉備,也就是對荀貞的重視。
倉由說話又快又急,一看就是個急性子,他還了一禮,說道:“君等遠自廣陵來,路上辛苦了。鄙國國相令我迎諸君進府。”
“是。”
倉由在前引路,劉備等隨之在后,眾人步入府中。
到了府里,自有人接過劉備等人的坐騎,牽去馬廄中,劉備、關羽諸人則跟著倉由前去府中正堂,拜見薛禮。
行不多時,前一大堂,雕梁畫壁,甚是雄壯。
倉由頓了下腳,轉頭對劉備說道:“此即我府正堂,國相正在堂上相候。”看了下關羽諸人,又說道,“請劉君隨我登堂吧。”
劉備知道他“看一下關羽等人”的意思,當下吩咐關羽幾人,說道:“汝等在堂外候我。”
關羽等人應命。
劉備隨倉由登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