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也不能去親自掌控,那么該把豫州交給誰?
最好的辦法,就是按照原本歷史上發生過的,依舊扶持孫堅來做這個豫州刺史。
不管從哪方面來說,孫堅都是最好的人選。
從交情上來說。
孫堅和荀貞交情莫逆,荀貞救過他,他也藏匿過荀貞,他的兒子也拜在了荀貞的門下,這份交情已是非常深厚了,而在陳芷懷孕后,荀貞甚至還又想過和他聯姻的事,如陳芷生的是個兒子倒也罷了,孫堅雖有女兒,可年紀不合適,但陳芷生的如是個女兒,那么孫堅的嫡子中,次子孫權、三子孫翊、四子孫匡都年歲不大,皆是合適的婚姻對象。
交情深厚是一個,再一個從能力上來說,孫堅猛鷙敢戰,帳下精兵強將,有他在豫州,董卓、袁術絕難入豫州半步,他完全可以成為徐州西邊堅固的屏障。
交情、能力之外,再一個,孫堅是個武人,非士族出身,而豫州士族強盛,就算扶植他當了豫州的長吏,也不怕他真的就能把豫州控入手中,反過來,荀貞出身士族名門,且是豫州人,他反而可以借機通過孫堅擴大他在豫州的影響力,為最終把豫州收入囊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所以說,綜合各方面,扶持孫堅入主豫州是最好的選擇。
而這件事自也就成為了荀貞“通過討董來為自己謀取最大利益”計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荀貞此前給孫堅寫過幾封信,信中已略微透露了袁紹可能將要聯合州郡、起兵討董,并暗示孫堅要抓住機會,最好也參與到其中來,并說他愿意向袁紹推舉孫堅,為他謀得更好的前程。
前期的鋪墊已經做足,荀貞不必再用暗示的話來對孫堅講,這次寫的這封信,他直截了當地告訴孫堅,說:董卓廢立天子,引起了天下的公憤,袁紹不日就要起兵,——寫到這里,他引用袁紹信中的話,提到愿從袁紹起兵者,而今已有十余州郡,——引用完袁紹的話,他接著寫道:天下公義在袁,將要起兵的聯軍又如此兵強勢壯,董卓之敗將是必然。一如袁紹、曹操叫他及早做好起兵準備一樣,在給孫堅的信末,荀貞也叫孫堅最好現在就開始做起兵的準備,并又在最后提了一句,說前些時居長沙,甚喜孫策、孫權等孫堅諸兒,常憾其非為己子,現在陳芷懷孕已有數月,將來如生女兒,希望能和孫堅結為姻親。
通過遣劉備、程嘉等出使彭城、瑯琊,使廣陵的外部局勢獲得了暫時的安穩,給陶謙添加了麻煩,可以暫不用再顧慮他;通過剿賊、屯田等事,把廣陵郡的軍政經濟等權力逐一收攏到了手中,消除了郡內諸縣、盜賊反亂的可能;通過行訪郡學、重視文教和兩次造訪張纮、陳琳宗族等舉動,又終於得到了郡中主流士人的擁護或者不排斥,穩固了在廣陵的統治基礎。
沒有了內憂之后,開始募兵、購買軍械和謀劃軍糧。
而在袁紹、曹操的這兩封信到后,荀貞又正式開始著手進行“將來討董后謀取利益”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