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貞早些時分置本部義從兵馬的時候,將之分為了前、后、中、左、右、騎五部,前后左右騎五部皆拜了校尉,獨中軍因其自領之故,未拜校尉,現下將出兵,他作為主帥,卻不能事無巨細皆出於己,所以中軍這一部也需要任命一個校尉了,乃以趙云為中軍校尉。
荀貞左右現有八百虎衛,以為親兵,都是從全軍中精選出來的猛士,又以典韋為武衛校尉,統帶總領之。
又擢夏侯蘭為明威校尉,使其統五百軍法士,掌全軍軍法。
連邯鄲榮這只有區區五百部屬的都被擢為了校尉,荀貞一向待之親厚的劉備當然也就不能還只是一個別部司馬了。荀貞擢他為雍奴校尉,本欲將關羽也擢為校尉,只是關羽卻寧在劉備帳下為一軍司馬,也不肯獨領兵一部,荀貞亦不強迫,便授給他了一個美號,以為橫野司馬。
卻說,樂進等武職校尉的名號或以前、后等“部”名,或以督糧、明威等“職分”名,卻為何獨劉備以“雍奴”為名?雍奴是漁陽郡的一個縣,本朝初被封給中興功臣之一、漁陽人寇恂為食邑。寇恂和劉備同州,皆為幽州人,在云臺二十八將中名列第五,文武兼資,為后世盛贊,比之如前漢的蕭何,是以荀貞以此來為劉備的稱號,卻是代表了對劉備寄以厚望之意。
至此,荀貞麾下共有了十七校尉,其中武職的有十二個,文職的有五個。
加上潁川郡兵和近日來投的潁川壯士,荀貞帳下的兵馬已有兩萬余眾,扣掉在郡北和郡南的陳午、臧洪兩部屯兵,亦有兩萬來眾,來日作戰,這兩萬來人不可能聚於一處,為方便部署、指揮,同時也是為了提升許仲和荀成兩人的地位,荀貞又表許仲為“行護軍中郎將”,表荀成為“行撫軍中郎將”。
中郎將和校尉的品秩雖同,地位卻高,一“護”一“撫”,明是將二人置於了諸校尉之上。
營有十二部校尉,分掌步騎、糧草、軍法,帳有五校尉,參謀軍事,又有兩個行中郎將并立軍中,荀貞部下的文武建制初成。
建制成了,這高素卻又來找荀貞,抱怨不已,說道:“君侯言與我部配齊軍械,而今出兵將戰,我部的軍械卻仍大缺。君侯,這卻該如何是好?”
“軍中原先不但缺軍械,也缺糧。現在糧不缺了,我且問你,這糧是從哪兒來的?”
“君侯的意思是?”
“諸部之中,缺兵械的不止你部,伯禽、玄德諸部也缺,我去過文臺的軍中,他軍中亦有部曲缺少甲兵,你們可自去商議。”
高素那是素來驕橫的一個人,早年在西鄉就是個土霸王,現下手底下有了幾千人馬,更是飛揚,得了荀貞此話,有孫堅借糧的前例在,他知道了該怎么辦,當即大喜,沖荀貞了個禮,便興沖沖地出了將帳,自去找江禽、劉備及孫堅軍中缺軍械的那些將校了。
不說高素,只說荀攸,在被荀貞表為參軍校尉之后,於當日就離了軍營,往去酸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