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樂在平輿的正北方向,孫堅北去。
薄縣在平輿的東北方向,孫策帶著黃蓋、芮祉兩將,率部朝東北而行。
經過河內的渡河與在汝南對抗呂布的這兩戰,孫策盡管年輕,已在豫州軍中豎立起了威望,黃蓋、芮祉兩人對他甚是恭敬;部中的將士人等,對他亦是愛戴信服,樂於聽從他的命令。
平輿到薄縣較遠,約三百里地;到扶樂較近,約兩百里。
孫策抵至薄縣的時候,孫堅已至扶樂。
蒙縣到扶樂不到兩百里地,輕騎日夜兼行,中途換馬,一日可達。
孫策遣使,去往孫堅營中,報告他已經到達戰斗位置。
然后孫策一邊派斥候,入到濟陰郡內,探查己氏、定陶的情況,一邊同時遣使,往去昌邑,與荀貞聯絡。
……
孫堅也給荀貞派的有使者來。
昌邑縣中。
孫堅、孫策的使者相繼而到。
距離約定發起進攻的日期,還有三天。
戰爭這個東西,在兩路共擊的路上,是一定要確定好時間的,以免某方已經發動起了攻勢,然而另一方卻因故沒有動手,這樣,就會導致戰事的不利。
由是,荀貞又遣使者,分去孫堅、孫策營,來最后一次確定攻勢發起的時間。
不止劉備部,樂進部現也已與荀貞會師。
許顯、樂進、劉備諸部,加上荀貞從合鄉帶來的辛璦等部兵馬,荀貞目前可用的兵力約有萬余人。
西邊乘氏曹操的部曲則有三萬上下。
看起來,荀貞的兵力只有曹操部的三分之一,但如單純地比較戰斗力,曹操部兵士的戰力實是不如荀貞部的兵士。
原因有三。
一個是曹操部的兵士,其來源復雜,乃是由曹操本部、山陽郡兵、濟陰郡兵、陳留郡兵,還有袁紹此前支援給他的蔣奇等部之冀州兵,并及從東郡等地新近募來的壯丁等五六個部分組成的。來源不一,彼此的將校不熟,缺少默契,放到戰場上,就極有可能會出現大問題。
一個是曹操部各營兵士的甲械等裝備、日常的訓練等,與徐州兵相比,較為遜色。
一個是兗州兵畢竟數敗,半個兗州如今都被徐州兵占據了,士氣上,兗州兵相當低落。
之前荀貞猶豫要不要繼續與曹操開戰,部隊已經疲憊是一個緣故,另一個緣故是擔憂定陶的吳資、陳留的張邈會馳援曹操,這樣一來,就會進一步地增多曹操的兵力。
現在有了孫堅所率豫州兵的加入,后一個擔憂,已經大致解決。
而至於前一個擔憂,經過十幾天的休整,徐州兵的體力,已有極大的恢復。
荀貞召集戲志才等,商議作戰的行動。
在這次作戰會議上,大家的興致都很高昂,對即將展開的這場爭奪濟陰的鏖戰,也都有信心。
戰事,於三天后,準時地打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