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陳威并無懼色,他奮眉振聲,拔劍說道:“正要尋張遼此賊殺之,他自送上門!張君,不馬上擊鼓迎戰,尚待何時?”
“我軍長途疲憊,張遼設伏以待,若是進斗,恐不能勝,陳君,不若且退!”
陳威喝道:“臨戰決死,勇者勝!今如即退,便成潰兵,張遼追之,我軍死無葬身地矣!”呼左右,牽他馬來,翻身上馬,帶了從騎十余,舞劍沖向從道邊殺來的張遼伏兵。
張碩無奈,只好傳令擊鼓,全軍迎戰。
倒那陳威,雖是文士,卻有漢家士人的傳統之風,頗是勇健,跟從他的那些從騎,則都是黃祖專門撥給他的江夏軍之精銳,被他們這十余騎一沖,張遼伏兵奔殺前來的勢頭略微一頓。
張碩能為黃祖大將,本身也很勇武,隨在陳威等騎之后,他帶著親兵、甲士數十及時跟上。
如此這般,卻是陳威、張碩兩人在此等緊急的狀況下,居然於短時間內就組織出了一塊陣地。
張遼伏兵見這塊陣地外有騎馳,內有甲士,周邊還有被推來的輜重車作為阻礙,就繞過此陣,不去攻它,往張碩部的其余兵卒殺去。黃祖到任江夏以來,廣募郡內的壯士、劍客、善射者、輕剽少年入軍,張碩所部皆是此類的敢戰勇士,并皆為老卒,是曾經與袁術部交戰過多次的,戰場經驗豐富,其余的兵卒逃跑的不多,大多三五成群,奮力反抗,抵擋張遼伏兵的沖殺。
殺了一陣,亂戰約半個多時辰。張遼部究竟是外來入侵之軍,張遼擔憂鄳縣城中的守卒聞訊,會出來支援張碩、陳威部,那樣一來,他地形不熟,四面多山,部隊戰若不利,很可能就會出現大量的失散情況,於是占到了便宜之后,小勝一場,也就沒有再集中力量去打張碩、陳威組成的小陣,未多做停留,等兵士們把殺掉的張碩部兵士的鼻子砍下,作為戰功的證明,張遼就鳴金收兵,率部離開戰場,越過丘陵,朝西而去,還平春城西的呂布營中去了。
張遼既率部撤走,陳威馳馬回來,入張碩組成的小陣中,與張碩說道:“張遼為你我所敗,我觀其部去向,是逃往平春去了。張君,鄳縣、轪國、西陽縣三地,經此一戰,就此可得以安穩了!我代西陽等地父老,向張君致謝。”
看了看遠近地上己軍戰死兵士的尸首,張碩心道:“這怎能算是張遼為我所敗?”然知陳威此話是為他倆開脫,就順其話風,說道,“守土保民,是吾之責也,何須謝為!”
陳威說道:“張遼現下既然已經回去平春,張君,我軍來日攻呂布營之時,亦無需再擔憂后方。張君,此戰我軍乃是大勝!君可傳捷,報與明公矣。”
張遼部的兵士也有陣亡的,但張遼在撤軍時,命兵士把陣亡士卒的尸體都帶走了,因此陳威無有鼻子可佐證他的戰功,唯能按陳威的建議,寫了捷報一道,叫人送去夏口,呈給黃祖。
且不必多說。
張碩捷報送走,檢點傷亡,好在傷亡不多,戰死的約四五十人,傷者約一二百人。當天去到鄳縣城中,休息了幾天,帶上鄳縣的部分守卒,出城西往平春縣。
平春縣西,呂布營中,張遼已還。
張遼先已把在鄳縣敗了張碩一陣此事,以及料張碩援兵將到平春的推測,報給了呂布,并給呂布說道:“黃祖援兵雖然不多,三千許卒,然遼設伏擊之,彼倉促無備之下,尚能負隅頑抗,斗志甚堅,明公,不可小覷也!特別其援兵中,有一文吏,乘馬揮劍,當先而出,小具勇悍,遼聞荊人剛蠻,其言不虛!”
呂布呵呵一笑,笑道:“我并、涼之士,天下之權勇也,荊人再剛,比得上我并州猛士么?……你說他援兵多少?”
“約三千許。”
呂布顧與高順、宋憲、氾嶷諸將,說道:“三千兵馬,也敢來與我戰!黃祖以我為袁公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