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議定了,孫堅就把守城的重任委托給了程普,自提長矛,由親兵護衛的隨從著,步下望樓。
所謂甕城者,可以理解成是城之主城門外的一座小城。甕城的城門,面向城外,甕城與內城連接處,又有一門,此門則即是該城此處的主城門。
孫堅下了望樓,到得城下后,提矛上馬,不多時,來到了西城墻的主城門內。
城門內,早已排列了兩千步騎戰士,在等待出戰。
見到孫堅率親兵來至,這兩千步騎戰士所列陣中的軍將們,趕緊傳令,命令坐地休息的士卒起身迎接。前邊是騎兵戰士,共有五百,其中五十騎是具裝甲騎。——當然,當下的具裝甲騎還是不能與后世東晉十六國、以及南北朝時期的具裝甲騎相比的,還只是后世具裝甲騎的雛形,但繞是如此,那雄駿的戰馬披掛上鎧甲之后,仍是如似鐵猛獸一般,震懾人心。甲騎也好,輕騎也罷,陸續站起,他們的戰馬感到了不同,大多不安地噴鼻踩蹄,嘶鳴不已。后頭的俱是步卒戰士,共計一千五百,此一千五百人都是孫堅軍中的頭等精銳,不乏甲士。
孫堅勒馬陣側,觀看此陣。
但見此陣始於主城門下,沿著主城門后的街道,一直列出里許之外,陣中前邊的騎士高大魁梧,戰馬鎧甲耀眼,后頭的步卒戰士雄健昂然,豎起來的長矛如林。陣型整齊,殺氣盈空。
端的不愧是從他百戰的精兵。
孫堅揚鞭驅馬,緩緩地沿著陣側,從頭向尾而行,一邊目注所經過的步騎戰士,向他們或英挺、或滄桑、或已年過四旬、或二十上下、或傷痕顯眼的臉上,頻頻投以鼓勵并溫暖的笑容,一邊挺直身軀,提足氣力,舉矛大呼,說道:“呂奉先自恃驍勇,欺我太甚,先無故侵我汝南半郡,繼又犯我潁川!汝南、潁川,都是君等跟著我,辛辛苦苦、一刀一槍,從賊人手中打下來的!他呂奉先既無王詔,又非豫士,憑什么來侵犯咱們的地界?
“是可忍,孰不可忍!今其已中我計,將入我之伏也,候其中伏以后,君等,我愿與君等趁勢進戰,誓以此一戰,盡滅其部,生擒此賊,縛其於三軍之前,由君等當面質問他為何侵之我故,然后殺之!梟其首,懸府門之前,示州內觀,以為這數月來,我軍戰死於疆場,被其部所害的同袍,和被他殘害的豫州父老報仇,君等以為可乎?”
兩千步騎戰士齊齊舉起兵械,俱皆大聲回應,喊道:“愿從將軍殺賊!為袍澤報仇!”
孫堅歡喜說道:“破布營后,凡得繳獲,悉由君等自留!得擒布將曹性、張遼諸輩者,賞金百;得擒呂布者,賞金五百!我并上表朝中,擢官三等!”
兩千步騎戰士聞言,斗志越發高昂,再次舉起兵械,齊聲回應:“愿從將軍殺賊!”
孫堅顧與左右隨從,躊躇說道:“軍心可用也,此戰我勝之必矣!”
激勵完士氣,孫堅轉馬回到主城門下,靜候張遼的攻城先鋒中伏。
……
西城門外,高昌率部奪下了吊橋,急向城門方向奔進,張暢率部緊隨其后。
前后兩部的遼兵先鋒,除掉高昌部在奪橋之戰中的傷亡兵卒外,總共五百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