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儒常年受陳應的監察,和陳應很熟,了解其人能力,聞得荀貞此言,沒有反對的意見。
遂於數日后,劉儒在百余郡兵的護衛下,從下邳出發,西去長安。
……
劉儒離境的當天,荀貞也離了下邳郡。
出下邳向東,入廣陵郡界。
廣陵太守王朗、廣陵丞李博、駐兵廣陵的偏將軍徐榮等一干文武大吏在郡界迎候。
數十的大小官吏之外,還有上千的百姓,於冷風中,拜伏道邊。
荀貞聞訊,急忙早早下車,帶著戲志才等文吏,由典韋、許褚、辛璦等扈從著,步行而前。
穿過車駕前的開道部隊,視線豁然開朗。
荀貞看到,寬闊筆直的官道上,伏拜者約百數俱著黑色吏服的廣陵官吏和儒衣戴冠的本郡士紳;官道兩旁黑黃色的田間凍土上,密密麻麻地伏拜著成群的穿著青、灰各色布衣的黔首,十余個年邁的老人位處在這些黔首小民的最前。
沒有先去和王朗等人說話,荀貞快步到百姓的伏拜群前,趕緊將拜在最前的那些老人扶起,口中說道:“這是作甚!這是作甚!莫要折煞我也。”
目光投落,這些老人,荀貞卻都認識。
正是多年前他在廣陵郡任太守,巡視諸縣時相識的諸縣之父老、長者。
荀貞越發不安,與其中的兩個老者說道:“我記得二翁已年過七旬,當年那鳩杖,還是我親自代表天子賜給二翁的!二翁豈不知國家規制乎?縱是朝廷三公在此,二翁也不需拜的啊!我如何敢當二翁跪拜大禮?二翁莫不是想讓言官、御史彈劾於我么?”
話語帶著親切,帶著埋怨。
那兩個老者中,年紀最長的一個,白發蒼蒼,顫巍巍站住,說道:“若無明公德政,就無我廣陵今日,小民等此一拜,不為自己拜,而是為郡中十萬百姓拜明公!”
荀貞問這兩個老者身邊從侍的子侄,說道:“二翁的鳩杖呢?”
兩個老者的子侄轉到后頭的平板車上,取來了兩個老者的鳩杖。
荀貞拿住,親手分給交給兩個老者,正色說道:“為官地方,若不能為民做主,為民謀福,我聞之,何不如回家賣黃豆?昔在廣陵,我所行之歷政,都是我之本分該行之政,何敢勞翁謬贊至此!……二翁,請拿好此杖,切記之,以后咱們再見,可千萬莫要再行大禮了!二翁年高德劭,廣陵之民表也,相反,應我向二翁行禮才對!”
說著,荀貞退后兩步,果是端端正正,向兩位老者行了一禮。
道路兩邊的百姓見之,無不仰慕十分,交口贊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