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至於劉和會不會真的回到幽州,閻柔等人并不關心。
眾人議定郭遜,也就是要不要和袁紹聯兵,及打敗公孫瓚后,該推舉何人為主這兩件大事,遂就等待塌頓、蘇仆延等各部應召胡騎來到。
……
卻是說了,塌頓,蘇仆延他們是什么人?
塌頓是遼西烏桓大人丘力居的從子。
丘力居於一兩年前剛剛去世,丘力居雖然是遼西烏桓大人,但他的地盤包括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這幾個郡的烏桓部落很多,皆聽從丘力居的命令。
話到此處,不妨略述一下烏桓的起源。
烏桓的祖先本屬於東胡部落聯盟中的一支,前漢開國初年,匈奴的冒頓單於擊破了東胡部落的聯盟,聯盟中的一支部落便遷到了烏桓山,希望可以躲避匈奴人的追殺,從此以后,這支部落以山名為族名,就出現了烏桓此部。
所謂東胡部落,指的是東北地區的古老游牧民族的部落聯盟,包括了當時族屬相同、名號不一的大小部落,如烏桓、鮮卑等等,都屬於東胡,——也正是因為這層關系,鮮卑、烏桓雖然族名不同,而兩個部族的語言、習俗等卻都相類。
前漢初年,被冒頓單於擊敗后,烏桓曾經臣服於匈奴,但在前漢武帝大破匈奴以后,烏桓隨即依附前漢。漢武帝把烏桓遷徙到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這五郡塞外,——這也就是現在這五郡烏桓的來源,并設立了護烏桓校尉。設立護烏桓校尉,最先的目的是為了監管烏桓,使他們不與匈奴相通,但是到了后來,隨著漢室權威在邊地的提高,護烏桓校尉又多了監管鮮卑以及其區域內別的東胡部族的權力,成了專門管理幽州胡族事務的武官。
太早的不必多說,近代以來,此五郡烏桓,到現在為止,總共出過四位著名的部落酋率。
這四個人有的已經去世,如主要活動在遼西郡的丘力居,有的還活躍於邊地,如主要活動在遼東屬國的蘇仆延、主要活動在上谷郡的難樓、主要活動在右北平郡的烏延。
漢室而今凌遲,邊地胡酋也就不免自大,如今這四部烏桓,其酋率都自稱為王。
依照風評,這四個烏桓首領,俱有計策勇健。
其中,烏延的勢力最小,部曲只有八百余帳,猶不到千帳。蘇仆延自稱峭王,他的實力本來是只比烏延部強點,其部有千余帳,但現在其部的勢力已經擴張了很多。
上谷郡的難樓部,早前是最強大的,有帳九千余,——胡人的一帳即漢人的一戶,一帳的胡民口數與漢人一戶的口數相當,平均五口,也就是難樓部之前擁有烏桓男女四五萬人,不過現在難樓部已經衰落,代之而起,現在來講,實力最為強盛的換成是了丘力居所部。
丘力居部實力之強,乃至現下可以統攝三王,也就是難樓、烏延、蘇仆延三部皆在此部統下。
對烏桓有一個常用的代稱,呼之為“三郡烏桓”。
所謂“三郡“,之前大概可稱是上谷、右北平、漁陽三郡,但現在隨著其各部勢力的消漲,通常指的則都是遼西、右北平、遼東屬國這三個地方的烏桓部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