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倆政治上的不和,也從這個時候就已經出現。
劉虞出任幽州牧,是因其在胡人中的德望高。
公孫瓚的發家,是因其能征敢戰,換言之,是靠包括烏桓人在內的叛軍人頭換來的。
這兩個人的做事風格,一個用仁德,一個用刀劍,簡直水火不容。
——卻也有“容”的地方,劉虞后來之所以能夠招安烏桓成功,事實上正與公孫瓚大敗張純、張舉及烏桓叛軍有著直接的關系,正是因了張純的不堪一擊,正是因了公孫瓚打的烏桓人抱頭鼠竄,從而烏桓人乃才慢慢地接受了劉虞的招安。
公孫瓚赫赫的威名,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在幽州邊境打響的。
其所部著名的白馬義從,差不多就是在此時組建而成。
暫且不必多說。
只說以公孫瓚的勇敢善戰,尚且被丘力居圍困在管子城,長達百余日不得突圍而出,烏桓騎兵的作戰能力由此可見一斑,烏桓突騎之名,確然無虛。
話回當下,這也是閻柔等人為何堅信有了烏桓、鮮卑等胡騎的相助后,就能打敗公孫瓚的一個原因。
卻說丘力居現在已然去世,丘力居死的時候,他的兒子樓班年紀還小,而他的從子塌頓勇武有智略,本來胡人立繼承人的時候,便有貴長之俗,通常會立不限於前任單於、酋率兒子的所有近親男子中的年長者為繼承人,丘力居遂就立他的從子塌頓為單於,接他的班,并讓塌頓總領右北平、漁陽、上谷三郡的烏桓部落。
因為丘力居的赫赫為名,也因為塌頓的勇武善戰,此三郡烏桓所有的部落都聽從他的號令,塌頓亦靠自己的能力,比較得到這些部落的擁戴和信服。
這一回閻柔派了使者去到塌頓的單於庭,請求塌頓派兵前來相助。胡人素來逐利而為,覺得有利益可得,塌頓便就派了兵馬過來相助閻柔。
而蘇仆延也是出於同樣的道理,且與蹋頓不同,蘇仆延是親自率騎而來。
……
果如閻柔的預料,等了四五日,塌頓所部的胡騎和蘇仆延所部的胡騎,相繼來到上谷郡閻柔等人部隊的屯駐之處。此外,代北的鮮卑和其他幾郡的烏桓各部,也都分別有不少的騎兵到來,又同時先前戰敗之后四散而逃的原本劉虞召集的那些漢兵,聞訊以后,亦絡繹趕來。
這日點兵,已然有漢、胡兵馬數萬之多。
蘇仆延五十多歲年紀,他稱雄塞外已久,不過到底是身在草原,雖貴為烏桓的一個王,——當然,他的這個峭王是他自己領的,并非是漢室朝廷的封賜,可是畢竟生活條件很艱苦,故而髡頭小辮,臉上都是常年風吹日曬而留下來的紅黑的膚色,眼角、額頭都是皺紋,攤開手來,手上也是深深的皺紋叢生,然身材結實,個子不是很高,行走起來,矯健有力。
閻柔、鮮於輔、鮮於銀、齊周、尾敦等與他相見營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