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災這樣的事上也敢貪污,殺他十次都不為過。
可如果不只看其表面,而是進一步深入探究的話?
侯汶只是個侍御史,官職不算很高,但他卻居然會有膽子,敢貪污賑濟的糧食?
在他后頭,會不會還有地位更高的朝臣?很大的可能性是有的。
若有,則他這背后的勢力,是擁戴天子這派的,還是李傕、郭汜他們?如是后者,以天子今形同傀儡的身份,就算是追究到了,又能奈何?只會更加地降低他在朝中已然所存不多的威信;如是前者,會不會反而給了李傕、郭汜、樊稠等趁機興起大獄,借此誅殺異己的機會?
各種斟酌、考量下來,還真是干脆不殺,只仗他其五十是上策,也是唯一的選擇。這樣,不但達成了賑濟賑濟百姓的愿望,且也許還能收得不屠戮大臣的仁義之名,確實一舉兩得。
“是啊!明公。”
荀貞說道:“天子年少,已有憐民、惜士之心,屬實難得。天子的聰明,我亦有所聞。據說當年天子就是因以七八歲之齡,驟臨大亂險境,卻沉著冷靜、應對不凡而得到了董卓的另眼相待,遂最終得以被董卓立為天子。”荀貞站起身來,堂中踱了兩步,突然笑著問了劉儒一句,問道:“公文,公與天子年齡相仿之時,能做到這些么?”
這個問題也是劉儒沒有想到的,他又是一怔,隨后回答說道:“儒素愚鈍,八歲之時,尚不辨五谷,十余齡時,唯知埋首典籍,時務一竅不通,哪里能與天子之圣相比?”
荀貞慨然作色,負手昂揚,踱步說道:“可是這樣聰慧,仁人愛民的天子,如今卻在長安城中受李傕、郭汜、樊稠諸賊的脅迫,使我漢室日漸凌遲!而天下州郡,那些野心勃勃的諸侯們,則無不割據以自雄為念,沒有一個想要勤王救駕的!尤以南陽袁術,冀州袁紹,此二兄弟猶為甚也,俱已懷不臣之心。公文,每思及此,我痛心疾首。”
劉儒說道:“好請明公知曉,明公對天子的一腔忠誠之意,在見到天子后,儒已經如實地向天子稟報過了。”
荀貞頓住腳步,顧看劉儒,問他,說道:“那天子是怎么說的?”
劉儒說道:“天子聞得明公的忠義后,十分感動,竟至垂淚。”
“十分感動,竟至垂淚?”
劉儒說道:“是啊,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