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是說了,河東郡已算是內地了,這南匈奴的右賢王去卑等部為何現在河東?
這要從中平四年,前中山太守張純反叛這件事情說起。
張純反叛此事,不僅影響到了幽州的局勢,不僅后續影響到了公孫瓚和劉虞,還影響到了南匈奴部,及后續到之后、現下,還影響到了并州、河東等地的亂局。
張純反叛之后,漢靈帝征發放牧在并州北疆的南匈奴發兵,配給幽州牧劉虞,協助平亂。
南匈奴的時任單於羌渠,遂令其子於夫羅等將騎往去幽州,然而南匈奴諸部的胡酋和其“國人”,即其本種之民,卻因此生怕單於會發兵不已,於是便在次年,也就是中平五年,南匈奴右部?落與休屠諸部、白馬銅共十余萬反亂,殺掉了羌渠。
為防止於夫羅報復,叛軍不顧匈奴繼承的慣例,另立須卜骨都侯為單於。於夫羅聞訊,詣闕自訟,希望朝廷能派兵幫他復國。這個時候的朝廷,哪里有兵幫他?次年靈帝崩,天下大亂,於夫羅回不得國,也從朝廷得不到糧帛供給,結果就和白波黃巾合兵,寇河內諸郡。
再后來,諸侯討董,於夫羅率部搖身一變,跟隨張揚,成了討董聯軍的一員;又后來,他脅持張揚,想要背叛袁紹,被麹義所敗;再又后來,他又和白波黃巾、黑山軍這些老相識重新攪和一起,其眾分散在了河內、河東等地。於夫羅本人,現在河內一帶;去卑是其子侄,則引眾數千,牧於河東。
單說去卑的名字,不太為后人熟知,然其有一個后代,在原本的時空中,卻於十六國時期頗為有名,即此時期最后一個胡人政權胡夏之建立者赫連勃勃。——於夫羅也有一個后代,在東晉十六國時期很有名氣,即其孫,算是掀開五華亂華這個黑暗時代的前趙之建立者劉淵。
……
河東是白波黃巾的地盤,去卑因與李樂等一直仍保持著密切的來往,類同從附、盟友的關系。
曹操對此是早已知曉的,故而聽這武吏沒有提及去卑,就專門問了一下。
雖說去卑所部的胡騎不多,——其眾總計數千,能戰的部落兵也就千余罷了,且皆輕騎,戰力應當不是很強,可到底也是一部敵軍。
問清了敵況,和自己此前打探得來的情報并無變化和出入,曹操略微放松了心情。
那武吏說道:“公在給鄙主的去書中,并無說此戰之方略,鄙主令下吏敢問於公,不知此戰,公打算怎么打?”
(本章未完,請翻頁)
曹操笑道:“我在去書中未提,是因為擔心我的去書可能會被李樂賊部的兵士截獲。這場仗怎么打,我自是已有成算。你回去稟報王府君,就說請王府君,速速把他答應給我的向導,給我派來!”
那武吏應道:“是。”又問曹操,說道,“下吏斗膽再敢問明將軍,前行百余里即是臨汾,我郡重鎮也,那里現有賊兵駐守,不知明將軍是欲等鄙主向導到后再作進軍攻城,還是不等?”
“我準備再前行二十里,就駐營屯下。”
那武吏以為曹操是想等向導到后,再作進攻之謀劃,也就不再多問,應了聲是。
“向導”云云,其實這武吏就能作向導,但曹操所說的“向導”,并非是單純的“向導”之意,實際上,他指的是“足以代表王邑”的“王邑心腹吏”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