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范於是就與張承避地揚州。荀諶到九江為太守、張纮到阜陵為相后,兩人都積極地為荀貞招攬揚州本地或避亂南下到揚州的士人。張范、張承兄弟接受了招攬,現在郯縣。
作為公族子弟,其族海內名門,袁隗都想把女兒嫁給張范,張范的名望是由此可見的,而且他又是河內郡人,把他派到洛陽去,正是合適。
張纮、荀衍、張范此三人,若把張纮看作是徐州士人,即荀貞起家之地的士人之代表,荀衍更大程度是荀貞本人,是潁川或稱之荀貞家鄉士人的代表,張范就是河內士人之代表。
——不妨趣話一句,張范的兩個弟弟,三弟張昭,是徐州的這位張昭同名,三弟張承,又與徐州這位張昭的長子同名。張范、張承兄弟到了郯縣后,每見到張昭,皆是頗為尷尬。
……
議定此兩件事。
荀貞命人把關羽、陳午、陳褒召來。
三人俱在城外營中,接到命令,立刻聯袂入城,入府拜見荀貞。
荀貞叫他們起身,把徐榮送來的這道洛陽軍報給他們講了一遍,說道:“雖然張揚、張郃此次犯洛陽,或不足為大慮,但為了便於你們之后在洛陽、在河南尹的作戰考慮,我決定現在就把你們先派往洛陽,卿等后日就拔營起寨,馳赴洛陽。”
三將恭聲應諾。
荀貞笑與關羽說道:“云長,你已經好些年未與你家鄉通音訊了吧?”
關羽自早年在河東殺人,亡命於外以后,到今未知,已是十幾年沒有和他的家鄉通過音訊了。
關羽撫須答道:“羽自離鄉,十余年不聞家鄉消息矣。”
荀貞笑道:“河南尹離河東郡很近,兩郡接壤。你到了河南尹后,抽得閑暇,不妨遣人還鄉一看,鄉中如還有親屬,你可把他們接到潁川暫相安置;其內若有才俊之士,你就舉薦給我!”
為何不讓接到洛陽?洛陽殘破,又明知洛陽將會成為與袁紹、李傕的角逐之地,故而當然關羽家鄉若仍有親屬,還是把他們接到潁川更為妥當。
關羽應道:“多謝明公關心。”
荀貞示意從吏近前。
從吏捧了個黑底繪紅的木盤,盤上疊放著一個長長的皂紗囊,囊口有帶,可以結之。
荀貞拿囊在手,起身下地,到關羽身前,將之給與,說道:“云長,你每到入冬,總是要戴須囊的,此前我還送你過一個。這回你去洛陽,現正冬時,我沒有別的送你的,就叫我夫人親手做了這個須囊,送給你!”
關羽對自己的胡須十分愛惜,每到冬季,就會用須囊裹之,恐其斷也。——對胡須愛惜到何等程度?對每秋月會退上個三五根,他都數得,也記得一清二楚。荀貞對此十分清楚。
得荀貞再次贈送須囊,關羽已是未料,這須囊還是陳芷
(本章未完,請翻頁)
親手所制,更是關羽想不到的。
關羽頓時感動,將須囊接住,下揖說道:“怎敢勞夫人為羽制須囊!明公恩義,羽不知何以報也!”
荀貞把他扶起,索性親手把須囊給他戴上,稍退后半步,觀瞧了幾眼,問陳午、陳褒,說道:“如何?”
陳褒笑吟吟說道:“夫人女紅精妙,關公須髯偉美,兩者正有一詞,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