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按卿二人所議!”
荀貞當晚,親自給荀諶、臧洪各寫了書信一道;又給唐瑁寫了檄令一道。
在給荀諶的信中,除掉給他講說了自己和戲志才、荀彧就其軍報商量出來的結論和對策,令他多和盛憲、唐瑁通聲息,并交代荀諶:“劉正禮若無犯境,兄亦不必攻之,與臧洪謹守阜陵、九江可也;候春暖,荊州如無戰事,兄與臧洪可聯兵再擊巢湖水賊,或剿或撫,力爭能於夏漲水前,將之徹底平息。如此,再有危急,無內患也。”
因了周昕、周術兩人,荀貞想起了一人。
想起的這人非是別人,正是周瑜。
去年秋時,荀貞就給荀諶去書,叫他派人去廬江舒縣,找一個名叫周瑜的少年,看看能不能把之招攬過來,送到郯縣;那封信中,荀貞寫道:“江東有客來,稱舒縣周瑜者,故太尉周景從孫,故太尉周忠從子,故洛陽令周異子,年少之英杰也,兄可為我尋之送郯,我將禮辟。”
荀諶直到現下,還沒有回話。
遂在給荀諶此書中,荀貞再次問荀諶,可有找到此人?
三道書、檄,連夜發出。
另外,荀貞又給張昭去了封書信,講了此事;給廣陵郡的駐兵去了道檄令,命做好南援準備。
“樹欲靜而風不止矣!”荀貞不免感嘆。
這才離郯縣幾天,揚州就出現了這個變化。好在治理徐州已久,徐州郡縣已然穩定,卻是不必擔憂離開徐州后,徐州會不會出現亂局。而又只要徐州不亂,其它的就都能解決。
……
數日后,出了徐州地界,入到豫州魯國,沒在魯國停留,當天出境,又入豫州沛國,亦沒停留,也是當天出境。這段路程,總共只有四十多里地。入夜,到了兗州任城國。
歡迎荀貞的官員中,最前一人很是顯眼。
這人三四十歲,頭戴遠游冠,穿王服,配赤綬,卻是個諸侯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