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到營中,董承在前引路,順著營中的主干道行約數百步,過了不少相對而立的灰色帳篷,前頭豁然開朗,是董承的議事大帳所在。
劉協現就在帳中。
帳外四面列了數百披甲的衛士。這數百衛士有的是一直跟隨於劉協左右的虎賁、羽林等營將士,大部分是董承所部將士,派來給劉協充臉面的。
眾人頓下腳步,荀貞、孫策、戲志才、陳紀、賈詡幾個摘下佩劍,交給帳前的郎官。
宦官向內通報。
很快,劉協的口諭下來“召鎮東將軍荀貞、豫州刺史孫策、監軍中郎將戲志才等覲見。”
話到此處,不妨多說一句,不管孫策的豫州刺史、戲志才的監軍中郎將,之前朝廷有無下詔拜之,現在就劉協的這么一句話出來,他兩人的官職便是坐實,這就是口含天憲,金口玉言。
韓融等人先入,荀貞等隨其后,次第進帳。
荀貞緩步徐行,步入帳中。
先沒看帳中都有誰在,才進帳門口,荀貞就拜倒在地,行三拜九叩之禮,郎朗說道“臣荀貞拜見陛下。”
孫策、戲志才、陳紀、賈詡等隨他拜倒,分別報自己的姓名。
一個正處在青少年變聲期的啞嗓子響起,語氣里充滿喜悅,荀貞聽之說道“將軍請起,諸卿請起。”
荀貞和戲志才等站起身來。
雖已起身,荀貞仍低著頭,手捧胸前,極是恭敬之態。
“將軍請抬起臉來。”
荀貞答道“回陛下的話,臣不敢。”
讓荀貞平身和抬臉的聲音主人,自是劉協。
聽到荀貞的這句回答,劉協笑道“朕恕將軍無罪,請將軍抬起臉來,讓朕看上一看。”
荀貞慢慢地把臉舉起。
入眼前頭,一二十步外,坐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冠十二旒的黑色冕冠,穿著上玄下朱、繪有章紋的冕服,腰系革帶,佩刀,帶雙玉印,懸掛黃赤綬,腳著赤舄。
盡管有旒串遮擋,然因相距不遠,荀貞還是能看到這少年的相貌,見他唇上蓄須,或因少見陽光之故,也可能是缺乏運動的原因,臉色有些發白,身形也甚消瘦,此時雖帶著笑容,一雙眼中卻透出憂郁,這憂郁不是他現在情緒的反應,是長久的不快意給他留下的痕跡。
荀貞未有多看,便把目光轉開,余光掃視列坐兩側的大臣們。
除掉韓融等,帳中兩側列坐的大臣共有十余,荀貞一個都不認得,然從他們的冠帶衣袍和坐的位置,荀貞可以推斷得出,右邊上首,儀態威嚴的那老者必是太尉楊彪,與他分席并坐的兩人,一個形容穩重,當是司徒趙溫,另一個則是司空張喜。
劉協的聲音再度響起,贊嘆說道“將軍一戰而破李傕、郭汜二賊,捷報傳至,朕甚欣喜,原本以為將軍是個雄健之士,今見將軍,卻不意這般儒雅”
荀貞把注意力收回,恭恭敬敬地垂下頭,回答劉協,說道“回陛下的話,臣家世代耕讀,為將領兵,本非臣之志也。”
劉協問道“卿本志是何”
荀貞答道“回陛下的話,春秋耕種,夏冬讀圣賢之書,若蒙朝廷不以臣卑鄙,竟加驅用,則出為郡縣,為陛下教化一方,臣愿已足,此臣之本志也。”
劉協開心地笑了起來,說道“只是出為郡縣,豈不是國家失賢才矣今奸佞作亂,州
本章未完,請翻頁
郡板蕩,此將軍用武之時也,朕對將軍期盼甚殷”
荀貞答道“回陛下的話,臣必竭忠效力,不負陛下之望,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