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問道“唯是如何”頓了下,溫和的笑道,“將軍,朕與卿雖為初見,然一見將軍,便覺親切。有什么話,將軍想說就說,不必拘謹。”
荀貞應了聲是,說道“回陛下的話,唯是臣亦有一盼。”
劉協問道“將軍是何盼也”
荀貞答道“回陛下的話,臣之盼者,望天下早安,臣放馬南山,悠然東籬,治經授子,傳臣家世代耕讀之業,以既不負陛下,亦無愧於先祖。”
荀貞此話入耳,劉協心潮起伏,顧視帳中的楊彪等臣,再次贊嘆,說道“朕今知何為忠臣何為良臣”與荀貞說道,“這幾年,將軍每年都遣吏上計朝中,并向國家貢獻,這些,朕都知道,記在心里,卿文武雙全,不矜功勞,真謙退君子也”
荀貞遜謝不已。
他常年領兵征戰,知覺上是非常敏感的,在他與劉協開始對話后不久,他就感覺到有人在不停地看他,這會兒,這人的目光又落到了他的身上,便不動聲色地側臉瞧去。
卻那投注目光之人,立在劉協坐前側邊,與鐘繇站在一塊兒。此人,剛才在營外的時候已然見過,是侍中丁沖。荀貞自不知丁沖與曹操同鄉,交情莫逆,乃卻不知他為何頻頻目注自己。
犯疑間,劉協注意到了荀貞的目光,以為他是在看鐘繇,笑問說道“我聞鐘卿說,卿與鐘卿青是鄉里人,早年舊時。”
荀貞答道“回陛下的話,臣與鐘繇確是舊時。鐘繇學識遠高過臣,當年在郡時,臣就常自嘆不如,於今鐘繇從侍陛下身邊,常得覲見天顏,臣對鐘繇更是羨慕不已。”
半句不提鐘繇寫私信給他此事。
劉協又笑了起來,說道“鐘卿的確是才高識遠,然將軍比鐘卿亦不為差也,將軍太過謙遜。”
又說了幾句話,荀貞下拜說道“臣今覲見陛下,未及備貢獻,只有一份小禮,奉與陛下。”
劉協來了興趣,說道“是何禮也呈與朕觀。”
孫策告了個罪,退出到帳外,把他們隨行帶來,方才與佩劍一起交給了帳外郎官的兩個匣子要回,郎官打開檢查了下,滿臉驚詫,但有劉協口諭,就給了孫策。孫策回到帳中,把這兩個匣子擺在地上。荀貞和他一人打開了一個匣子。
荀貞說道“陛下,此即臣呈陛下之禮。”
鐘繇和丁沖下來接匣子,卻到至匣前,兩人看到匣中之物,都是眉頭不禁一皺,但都沒有說什么,捧著匣子到劉協座前,呈遞與他。
劉協探目看去,匣中兩個血呼呼的人頭。
荀貞瞧見,看到人頭的那一刻,劉協臉上并無多少驚嚇之色,遂說道“啟稟陛下,這匣中兩個人頭,一個是李傕之甥胡封,一個是郭汜從子郭宏,李傕、郭汜二賊,臣尚未能把之擒斬,權且先以此二人之首級,敬獻陛下。”
右首上位一人蹙眉說道“焉可以此呈於陛下”
說話之人是被荀貞猜為楊彪的那人,這人就是楊彪。
楊彪責備荀貞,說道“將軍失禮,不敬矣”呼帳下侍臣,“速將此二物拿出”
荀貞下拜,說道“是,臣疏忽,臣之罪也,請陛下賜罪。”
被荀貞猜為趙溫之人,也的確就是趙溫,笑語說道“楊公何須動怒鎮東此亦獻功於陛下之意也,只是思慮不周,無需見責。”
韓融、陰修等也紛紛幫荀貞說話。
劉協揮袖笑道“楊公把朕當做小孩子了。兩個人頭而已,還能嚇到朕不成”和顏悅色與荀貞說道,“將軍請起。將軍非擔無罪,今敗李傕、郭汜,實立大功宜當封賞。朝廷諸公已然議過,朕即日便下詔拜卿車騎將軍,以酬卿功。”
荀貞又再一次下拜,說道“臣不敢受。”
四更求月票、求推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