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下到營中,荀貞拜迎接了,將傳旨的天使恭敬送走,與從他接旨的戲志才等士回帳中去。
路上,荀貞吩咐主簿陳儀,說道“卿為我起草辭讓之書,呈奏朝中。”
陳儀應諾,問荀貞,說道“明公,辭讓之書遞到朝中以后,朝中必會再拜,到那時候”
荀貞說道“禮不可廢也。朝廷再拜,你就再為我起草辭讓之書,再辭。”
陳儀問道“明公,三辭么”
荀貞稍微沉吟,問戲志才、郭嘉等人意見,說道“志才、奉孝,卿等以為呢”
戲志才撫須笑道“明公,時間緊張,接下來還有那件大事要辦,再辭可矣。”
荀貞從善如流,就與陳儀說道“便聽志才此議,二辭即可。”
陳儀應諾。
說話間,抵至帳中。
等荀貞在主位坐下,戲志才等人分列左右,亦皆坐將下來。
眾人臉上都是喜氣洋洋,特別宣康、程嘉尤其興奮。
程嘉捻著稀疏的胡須,搖頭晃腦,高興地說道“如明公所意,朝廷拜明公為錄尚書事矣只待那件大事完成,明公就可以大展宏圖了。”
宣康亦喜色滿面地說道“前日明公入營,見駕歸來,康聞明公說,朝廷初只欲以車騎將軍授公,康那時就深不解之,朝廷為何對賊大方,反卻對明公慳吝終因皇甫子美慷慨陳詞,圣上改定心意,今詔拜已下,不枉明公千里勤王之苦勞、浴血兩役之艱辛矣。”
荀貞皺起眉頭,不快說道“卿等說的,這都叫什么話我千里勤王,所為的豈是功名哉”
宣康、程嘉對視一眼。
兩人也知,方才兩人所說,確實是太過直白,盡管這會兒帳中沒有外人,均是荀貞的親信心腹,然而所謂“謹小慎微”,又云之“君子慎獨”,思成大事者,固當以深沉內斂,喜怒不形於色為要,卻亦確是不可因一時之遂意,而就歡喜以致失態。畢竟,得拜錄尚書事等職,對於荀貞即將鋪展來開的雄圖大計而言之,僅僅只是個開端而已。
兩人起身下拜,向荀貞請罪,齊聲說道“康嘉失言,請明公恕罪。”
卻到底程嘉為荀貞出生入死,為的就是富貴;宣康年約三旬,說來不算年輕了,但從他年少時追隨荀貞至今,一路順風順水,沒有遇到過什么挫折,用“少年早貴”形容他不太合適,然也差不多,故而養氣方面的功夫還有欠缺,荀貞對此也知,其實并無真的懲罰他兩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