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有力量相等之意,“敵國”可以理解為敵對之國,也可以理解為地位、勢力相等的國家。
前漢吳楚反,周亞夫為太尉,乘傳車將至河南,得大俠劇孟,喜曰“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無能為已矣。”此話傳出,天下騷動,都說周亞夫得了劇孟,就好像得到了一個敵國。本朝肇建之時,遇到戰陣不利,諸將便有惶恐畏懼,失去斗志者,劉秀差人去看吳漢在做什么,而吳漢意氣如常,正在修攻功之具,劉秀感嘆“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這兩個敵國皆是“相當於一國”的意思,隱若敵國,意為稱贊某人的作用相當於一個國家。
可是若只從表面來看,似又可理解為好像是一個敵對的國家。
那么荀貞用這個詞來形容曹操,究竟其本意是何
曹操不禁心頭再跳,心里越亂,神色越穩。
又一聲喟嘆傳入王邑耳中,觀之,仍是曹操所發。
這回不需要滿寵再來做捧,荀貞笑問說道“賢兄,貞欲留兄在朝,為貞臂助,兄不作答復,卻怎又發作喟嘆”
曹操跪坐席上,不高的個子挺直腰桿,黑臉上滿是肅穆,儀態從容,目視荀貞,說道“既然公亦以知己待操,稱操為兄,所謂情投意合,操就不拘俗禮,不自量力,斗膽以兄自居了。”
“賢兄,你我之間本不該拘禮。賢兄拘禮,此兄之過也賢兄,貞雖有三個兄長,然在貞童幼、少年時,三個兄長便或早夭,或染疫,相繼故去了,貞今在世,父母已逝,兄弟皆無,孤身一人耳,常覺孤單,一直都很希望能再有一個兄長賢兄若肯以弟待貞,貞求之不得。”
“元亨利貞”,荀貞本有三個兄長,他排行第四,但他的三個兄長在他小時就皆已亡。
曹操說道“好,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賢弟,你所編撰的詩十九首一書,我不僅翻來覆去地吟誦過多遍,愛不釋手,而且還曾數次召我府中及郡中的文采飛揚之士,共作議論。賢弟,你可知為兄最好其中的哪一首么”
“愚弟不知,賢兄請說。”
曹操說道“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此章,愚兄最喜也“
荀貞問道“賢兄為何最喜此章”
曹操曼聲吟道“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賢弟,立身苦不早、榮寧以為寶,這兩句正觸動我心
“賢弟自稱已過而立之齡,卻還一事無成,反睹愚兄,我我今已過不惑,卻又有什么成就可言呢
“昔年討董,賢弟與孫文臺大勝董賊,兄卻進戰不利,為賊所敗;故兗州刺史劉岱被黃巾賊刺死,我得州府吏萬潛和陳宮等推舉,領兵討伐,然又進討不利,旋即,賢弟你眾望所歸,在兗州士民的相迎之下,入掌兗州,兗州黃巾因是而定,陳宮棄我而去;愚兄西太原以后,雖襄助王公,總算是打贏了一場仗,擊破了白波黃巾賊,然微末小功,不值一提。
“此次勤王,又先是頓兵於下邽,不得寸進,復止步於渭北,實於賢弟大敗二賊無有助也。
“賢弟,觀為兄自入仕以今的這二十余年,如今唯一可為人稱道的竟還是愚兄當年為洛陽北部尉時懸五色棒此年輕意氣之事。賢弟,你可知太原的那些士豪背后怎么稱呼我的么”
荀貞問道“怎么稱呼”
“呼我為棒公。”
曹操是永壽元年生人,今年虛歲已然四十二,他二十年那年被舉為孝廉,入朝先被任為郎,不久出為洛陽北部尉,算起來,他的仕宦之途,到今的確已是二十多年,差不多二十二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