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亦卿意,接下來我當怎么做才是最好”不等高順回話,摸著胡子,自言自語似的,又說道,“我如果把左將軍給我的這道軍令,密報給朝廷,請圣上與荀貞之知曉”看向高順,問道,“子向,你以為何如”
高順聞言一怔,趕忙勸阻,說道“這,明公,以順愚見,恐不妥”
呂布問道“為何不妥”
高順說道“順斗膽直言,朝廷與車騎對待明公的態度究竟是何,尚未明了,明公若就把左將軍的此令泄與朝廷和車騎知曉,事情傳出,必會惹左將軍大怒明公,此是尚未有所得,而已將有所失,不足取也。”
呂布抬起臉來,想了一想,說道“你此話有三分道理。做人做事,確乎還是謹慎點為好。”自責說道,“我啊,平時吃虧,就吃在我不拘小節,總是與人為善,的確是該改改我這個大缺點了”做出決定,說道,“也罷,有道是,不見兔子不撒鷹。昔王司徒尚與我共秉國政,我有除董卓之再造漢室的殊功,又有無人可擋之勇,逢今海內動蕩,朝廷正需賢才之際,只一個平南將軍,豈足封我就且等到在朝廷那邊再得些實惠以后,我再把袁公路的陰謀,盡數稟與圣上與荀貞之,以顯我忠直赤誠之心也。”
這卻是因“平南將軍、順陽侯”的這兩道封拜,而居然生起了恃武逞驕,待價而沽的心思了。
呂布心念至此,遂不再說現在就密報袁術此令之事,話轉回去,問高順,說道“子向,則以你之見,對袁公路的這道軍令,我該當如何處置”
高順說道“順愚見,對於左將軍的這道軍令,明公亦不必直接回絕。我軍兩次與黃祖大戰,兵將多有折損,糧草亦已吃緊,明公不妨趁此機會,向左將軍再討要些兵馬、糧秣,等至左將軍正式命令明公進攻汝南之時,再尋借口,加以推辭。”
這袁術還真是個冤大頭,每次用呂布的時候,呂布都會獅子大開口,問他索要兵士、糧秣,索要也就索要了,可問題是,每次還都不肯盡心盡力地為袁術辦事;這回更好,索性連袁術的這道軍令,高順都建議呂布不要聽從了。
呂布聞之大喜,說道“此策甚妙子向,你剛才請我召陳宮過來,問問陳宮的意見,便是召他來了,也給我獻不出比你此策更高明的了好,就按你的此策行事”
呂布便召主簿入堂,吩咐給袁術回書。書罷呈上,呂布卻是瞧也不瞧,只落了印,即遣人送去宛縣,交給袁術。此且不必贅敘。
只說從堂中辭拜出來以后,高順猶豫再三,還是覺得袁術的這道軍令關系重大,不僅是因為命令呂布策應郭汜,更主要的是因為袁術想要攻打潁川,策應郭汜的命令,呂布可以不從,但攻打潁川這事兒卻不是呂布能夠做主的,一旦真的發生,可以想見,定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乃至不可收拾,末了還是決定去見見陳宮,問一問他對此的意見,遂往陳宮家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