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你的未來不僅僅要加強一下前程,你的整個步頻,也要強化,這樣才能跑得更快。”
勞逸雖然有些不那么明白,可說到他自己的時候,他還是比任何時候都要認真聽教。
免得自己好不容易才混上來的二沙島第四把百米交椅,就這樣拱手相讓。
“途中跑勞你的著地角度比是653,比博爾特少了五六個百分點。而著地角度越小,那其實就是意味著勞的扒地技術還有不少潛力可以挖。”屏幕上顯示了一段分析,寫道著地角度小意味著人的重心垂直投影點距離著地點更遠,必然產生更大的與跑進方向相反的支撐反作用力,造成水平方向的速度損失,影響跑速。
支撐腿膝角角度1483變成了1404。
這樣一來,勞逸兩個動作變化幅度太小,只有79。
而這兩個技術動作的膝角變動,尤塞恩博爾特最為明顯,他這個數據,比勞逸直接超過了一倍。這說明博爾特支撐腿肌肉退讓更加積極,又因為這樣,使得緩沖期支撐腿主動肌被被動拉長,肌肉初長度增加,橫橋和位點接觸面積加大,使得肌肉張力增幅。由此,可以變向保住博爾特在后蹬階段肌肉,發揮更大的收縮力量和速度。
具體怎么操作呢,蘭迪看了看下面的蘇神,讓他上來一同解釋。
蘇神也不客氣,走上來就對著臺下的勞逸,開口道“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加快擺動腿的擺動速度,能有效提高緩沖和蹬伸速度,也能縮短比賽時間,最終得到提高步頻的策略。”
“大牛,寵溺的擺動腿最小膝角為255可以看出來,你的擺動腿折疊程度還不夠,會影響你的向前性。今年一直到冬訓結束,你的擺動腿折疊技術也要重新凝練一番,記住要盡量以擺促蹬,蹬擺結合。”
“好,我知道了小添哥。”勞逸聽到這里,默默記好了筆記。
雖然理論知識他可能不是那么優秀,但是蘭迪這種把數據換成了視頻,然后再配上文字分析的方法,讓很多理論知識不是消化那么好的隊員,也可以很快進入狀態。
明白自己哪里錯了,哪里還需要繼續改進。
“凱哥,這是你的奧運會幾槍數據,尤其是著地瞬間的垂直階段,博爾特的膝角變化幅度接近20。而凱哥你,只有10出頭。這說明支撐腿從離心收縮到向心收縮,凱哥你做得還不夠。還有加強的空間。”
“再看看你的步頻和步幅整個100米的分布,還是略微有些前面過快了些。”蘇神道“這樣就會讓你的后面沒有發揮出真正的極致,整體成績優化少,慢了些。尤其是第十一步到第十五步之間,出現的不穩定比較明顯。如果可以穩住,成績可能后還有進步。”
湖凱也推了推眼鏡。
看著整個投影大屏幕上自己的各項跑步數據,他也是耐心看完后,默默點頭。
以前沒有這么詳細的數據分析系統。
因此即便是教練,也多半只能看感覺。
可是現在蘭迪帶來了科學化和體系化,一下子就讓團隊的可觀測性,大幅度提高。
冠軍系統模型之下,湖凱對于自己的不足,有了更加清晰可見的認知。
真是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