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準了就一定會往那個方向去做。
不然也不會都一把年紀了,按照常規的說法叫做都已經過了運動員的最佳青少年開發時期。
還會毅然決然的選擇職業短跑。
說實話就是正常人都不會這么做。
但就是因為他這個地方不那么“正常”,才能夠創造所謂的大齡青年奇跡。
卡特也憋了幾年了。
這幾年因為自己的狀態不佳,在改技術,在不斷的鉆研蘇神,導致他沒有辦法發揮最好的水平。
今年好不容易回到巔峰了,那還不顯擺一下?
卡特這邊極速爆發,此時他的股四頭肌肌腹在皮膚下清晰地“滾動收縮”。
收縮時肌腹隆起高度比途中跑時增加2厘米,放松時則迅速平復,這種“快速轉換”能減少肌肉的能量消耗。
腳掌蹬地時的地面反作用力極大。
甚至通過跑道的輕微形變能看出……
每一步蹬地都讓塑膠跑道向下凹陷3-4毫米,反作用力傳導至髖關節時,能推動身體向前加速0.05米/秒。
整個人的感覺就是……
電動小鋼炮。
整個人在彎道上流暢無比。
風馳電掣。
雖然長得不高。
但跑得足夠快呀。
他已經開始拉開和所有人的差距。
展現絕對的牙買加第一棒能力。
甚至隨著極速的展開,應對疲勞開始逐漸出現的時候,就比如當股四頭肌出現輕微疲勞時,他就主動增加了“臀部發力比例”。
讓自己臀大肌的收縮強度提升20%。
通過髖關節的后伸輔助大腿蹬地。
彌補股四頭肌力量的下降。
同時,他的腳踝蹬伸幅度增大:蹬伸時踝關節從12度彎曲增至15度,通過增加腳踝的伸展幅度提升蹬地效率。
手臂擺動的頻率略微提升。
通過上肢節奏的加快帶動下肢步頻。
抵消肌肉疲勞導致的步頻下降。
此外,他的落地位置更靠近內側跑道線,利用跑道傾斜度的增加輔助身體向前,這種“借力發力”減少了肌肉的主動發力負擔。
這么多的細微操作。
只能說明。
他的確是把蘇神的諸多細節看了看,并且開始融入到自己的跑動中。
即便是看到以前的。
也是大有裨益。
這一點卡特自己的感受是清清楚楚。
因為他知道自己受傷,身體機能開始下滑,這個時候如果還強行按照以前那樣跑,成績是絕對不可能再恢復巔峰了。
如果想要改變,那就只能從技術環節入手。
因為他原本也不是那種身體特別特別有天賦的人。
雖然這話有些凡爾賽。
面對絕大部分短跑選手來說,他肯定算是有天賦的類型。
但奈何他要面對的這些人。
甚至說他要去爭取一個a標索要沖過的難關。
還是太大了。
在這些人里面,他絕對算是天賦平平。
相信你絕對聽過博爾特呀,鮑威爾呀,布雷克呀,天賦超絕,各種各樣關于他們天賦的夸獎。
但有幾個人聽過說夸卡特天賦異稟的?
他絕對是天賦很好,但是放到這個級別的對比里面。
那就不怎么夠看。
所以上一世他因為沒有做足夠的技術改動,還想著依靠原來的方法去恢復巔峰,只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不停蹉跎。
最后隨著身體機能的衰敗。
不可避免地走向大滑坡。
徹底退出頂尖運動員的行列。
但在這里,你可以看見不會出現這個問題了。
他在這里做的這些技術變動。
就是他能重回巔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