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啊,內斯塔.卡特,腳下就像是裝了電兔子!”
“他已經開始甩開所有人了!”
“連種花家第一棒都頂不住了!”
莫斯科現場。
現場解說員,忠實的把現場的場景還原了出來。
的確好強。
可是……
不能著急。
為了維持速度,勞逸開始有意識的增加蹬地發力時間。
支撐時間從0.1秒延長至0.11秒,讓股四頭肌有更充分的收縮時間,彌補力量的輕微下降。
同時,他的核心收緊強度再次提升:腹直肌的收縮力度比途中跑時增加10%,通過更緊的核心固定軀干,避免因步長縮短導致的重心后移。
他很清楚,這里是頂不住的。
那就干脆先不頂了。
第一棒的巔峰卡特,本來自己就跑不過,這一點要承認。
沒什么大不了。
彎道弧頂。
這個時候是是向心力最大的區域——此時跑道的傾斜度達到最大,對選手的身體傾斜控制、發力方向調整要求最高。
勞逸在弧頂處的核心動作是……“傾斜角度的精準提升”。
他將身體傾斜角度從55度增至58度。
左肩下沉幅度增加5厘米。
這一調整剛好匹配弧頂處增大的向心力。
調整過程非常平滑。
通過三步逐步完成傾斜角度的增加。每一步增加1度。
避免因突然調整導致的身體晃動。
此時他的右腳蹬地方向明顯“向內偏”。
蹬地時腳掌發力方向與跑道切線呈10度角,通過向內的分力抵抗,同時保證向前的主發力方向不變。
左腿的擺動也隨之調整。
擺動時左膝比之前更向內側靠近身體中線,減少左腿向外擺動時受到的離心力干擾。
核心肌群的“單側收緊”更明顯。
左側腹斜肌收縮力度比右側大15%,通過單側發力拉動軀干向內側傾斜,同時背闊肌持續拉住左肩。
避免肩部因傾斜過大而“垮塌”。
手臂擺動時,右臂的前擺方向也略微向內。
擺至胸前時肘部指向內側。
通過上肢的向內擺動輔助身體平衡。
從這里你可以看出來。
勞逸還是在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還是在想辦法去接近。
雖然知道卡特的實力比自己強。
但是還是想盡辦法去縮小差距。
這個時候只要卡特出現一點變化,那他就有機會縮小。
但這個前提就是。
人家要出現變化才行。
就像是諸葛亮的隆中對你想要謀取天下,你也得等天下有變。
也就是說你的實力比他弱的情況下。
即便是蘇神的科學訓練保障體系,讓二沙島的隊員以穩定而著稱。
但是。
前提條件也是別人需要“有變”。
如果別人的變化沒有出現。
那你也依然沒什么機會。
這就是弱者對抗,強者在純跑動中的無奈。
人家要是不出問題,即便是你100%的發揮。
也很難追上。
很遺憾。
卡特這里就屬于,全力爆發。
因為他也沒有跑單項的資格,所以他的跑動欲望以及整體的身體機能狀態都特別好。
加上一路領先,讓他仿佛找到了感覺。
過弧頂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