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在原本的交接跑動里面做的卻并不是特別的好。
主要是因為交接的時候總是會卡一下。
在起速的時候浪費了這個能量,導致了他在這里很難把自己的真正天賦發揮。
但今天總算是可以,好好的激活一把。
之前自己交接后提速時會先拼命增加步頻,小腿后擺折迭角度通常只有40度,擺動腿帶著多余的慣性“甩“出去,反而拖慢節奏。
總是讓自己無法痛快的發揮。
直到這一次。
布雷克則把小腿后擺折迭角度增至50度,跟腱像被拉長的橡皮筋,在擺動腿后擺時儲存彈性勢能。
當擺動腿向前送時,他的腓骨長肌會提前0.05秒收縮,帶動足弓向上拱起,讓前腳掌落地時的“扒地角度“更陡。
既減少了落地時的緩沖時間,又能借著足弓的回彈把步長輕輕“頂“出去。
這種“折迭蓄能+足弓回彈“的組合,讓他不用刻意發力蹬地,步長就能自然遞增,步頻反而能跟著提上來。
他的髖關節在蹬地時后伸角度達到173度,比普通選手多2度。
別小看這2度,當大腿向后蹬直時,臀大肌的收縮幅度能多10%,每一步的推進力就能增加5%。
更妙的是他的膝關節。
蹬地時膝關節從彎曲140度到伸直170度的過程中,股二頭肌會與股四頭肌形成“拮抗平衡“。
股四頭肌收縮帶動膝關節伸直時,股二頭肌會同步輕微收縮,避免膝關節因過度伸直而鎖死,這種“張弛有度“的發力讓每一步蹬地都像“精準打擊“,沒有多余的肌肉震顫消耗能量。
怎么形容呢?唯一的形容就是……
一個字。
爽。
兩個字真爽。
這種接力的感覺。
總算是讓布雷克感覺能發揮自己真正的優勢,跑起來的暢快感,沒有像以前那樣因為卡頓提升上來總有些憋屈。
沒錯,就是憋屈。
而現在因為交接的流暢度,讓他的卡頓減少二次啟動的感覺大幅度減弱。
提速自然更加流暢,更容易進入高速狀態。
那能跑的不爽嗎?
別人可能會有體能問題。
可能需要分配分配。
但是布雷克是誰啊?
他的高速耐力抗性。
那可是200米后程的歷史第一。
即便絕對速度不如博爾特。
但是速度的維持。
卻絕對不虛。
尤其是維持的速度越長。
越是有優勢。
在他追上了,前面剛剛反超過去的張培猛后,此時他的身體姿態已完全進入“高速巡航模式“。
軀干前傾55度。
這個角度能讓重心剛好落在支撐腿的正上方,既不會因太陡導致前栽,也不會因太直增加空氣阻力。
左肩比右肩略低3厘米,但不是刻意傾斜。
這是他擺臂時自然形成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