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強度比賽中,一旦右側肌肉的爆發力未能達到預期,或者左側手部發力的時機出現細微偏差,左右兩側的力量失衡就會被放大,進而影響下肢的蹬地方向。
就卡特自己的感覺就是——
發令槍響的剎那,左手先撐起的動作慢了半拍,指節扣住跑道時,沒像往常那樣傳來扎實的反作用力。
反倒像觸到了一團軟棉。
右髖頂出的力道跟著遲滯,右腳踝關節沒能鎖死110度,蹬地時釘鞋在塑膠上擦過一絲輕響,六顆鞋釘只抓住了五顆的力。
啟動第一步,步幅縮小,步頻下滑0.8,原本該如齒輪般咬合的發力鏈條,此刻像卡進了細沙。
糟了。
卡特自己也知道這一下不好。
應該是左肩抬升的力道慢了半拍,連帶右髖頂出的時機滯后,右側腰腹那片因常年單側發力而略厚的肌肉,此刻沒能及時繃緊,像被拉長的橡皮筋突然松了半寸。
右腳踝關節試圖鎖定習慣的110度蹬地,卻因右髖發力不足,角度不自覺變成115度……
這樣啟動第一步落地,步幅就比預期短了0.1米。
左腳尖恰好踩在那片密度偏低的塑膠上,釘齒陷得淺,腳掌不由自主微側,身體重心跟著偏了一點。
原本的步頻,硬生生慢了下來,“小步高頻”的節奏像被卡了一下。
對于后程選手來說,啟動不好都很致命,更不要說前程選手。
卡特自己都罵娘了。
法克魷!
早不來晚不來,為什么偏偏這個時候來?
該死的上帝,你是一塊大賽金牌都不準備給我嗎?
我難道只配擁有接力金牌嗎?
我連自己的一個單項榮譽都不配有嗎?
回去我就給你十字架給砸了!
由于第一步的失誤。
連鎖反應開始。
第二步蹬地時,右手終于撐起,可左臂發力的偏差讓右臂肘關節多彎了幾分。
這就導致上半身前傾幅度不夠,右腿蹬地時股四頭肌沒能及時跟上力道,膝蓋抬起的高度比平時低了些許。
第三步落地,右腳跟腱泛起淡淡的酸脹——
前兩步發力失衡讓它被迫承受了額外的拉伸。
釘鞋踩在跑道接縫處,即便沒有凸起,顆粒密度的變化還是讓抓地時多了一絲滯澀。
步幅又縮了幾厘米。
有眼尖的人一下就發現了。
卡特的啟動不對勁。
在60米比賽里面可沒有什么調整的機會。
就算是博爾特60米失誤了都沒戲了。
因為沒有時間給他再調整。
唯一有可能的。
只有現在前程實力超越普通人太多了蘇神。
卡特。
顯然也不行。
這一下。
其實就已經宣判了他“死刑”。
當然也沒什么可冤枉的呀。
自己的失誤自己處理。
采取這樣的做法會有這樣做法的好處,那你也要承擔它的風險。
至于他什么時候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