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新知道自己已經走到了離經叛道的路上,他每一天都只能這樣的說服自己。
我或許打不過寧立恒,但唯有這條離經叛道的路……或許是對的。
才在心中說服了自己一次,下人來報,鐵天鷹鐵幫主來了。
自從西北的幾次合作開始,李頻與鐵天鷹之間的友誼,倒是從未斷過。
西北執行,李頻在小蒼河與寧毅決裂,鐵天鷹則在寧毅的手段中感到了絕望,他不再想與黑旗軍作對,卻在李頻“該給天下人活路”的哭喊中多少感受到了一絲悲憫,離開西北后兩人分道揚鑣,鐵天鷹就此離開了刑部,等到李頻在臨安立足下來,鐵天鷹再度出現在李頻面前時,已經成了綠林中漕河幫的幫主。
簡而言之,他帶領著京杭大運河沿岸的一幫難民,干起了黑道,一方面幫助著北方流民的南下,一方面從北面打聽到消息,往南面傳遞。
此時中原已經是大齊屬地,各路軍閥阻止著難民的南下,封鎖南北——話是這樣說,但各個地方如今終究還是當初的漢人組成,有人的地方,便有明暗兩道。鐵天鷹在汴梁為總捕,經營多年,此時拉起隊伍來,南北滲透,仍舊不是難事。
在刑部為官多年,他見慣了各種各樣的丑惡事情,對于武朝官場,其實早已厭倦。天下大亂,離開六扇門后,他也不愿意再受朝廷的節制,但對于李頻,卻終究心存尊敬。
周佩、君武掌權后,重啟密偵司,由成舟海、聞人不二等人負責,刺探著北面的各種訊息,李頻身后的漕河幫,則由于有鐵天鷹的坐鎮,成了同樣靈通的消息來源。
雖然這些年來,在學問、大道之爭上,李頻心中一直有著絕望的陰影,但在學問之外,與寧毅對抗過的名頭帶來的未必只有清名,此時站在李頻身后的,其實也有著數個大家族的傾力支持,最后一位建立密偵司的大儒左端佑在去世之前,就曾與李頻有過多次的來往,而且是擺明車馬站出來為李頻站臺,老人生前雖然已經開始理解寧毅,卻也將他一聲的名氣化為養分,傳遞給了值得扶持的后輩。若非有這些背景,即便李頻與寧毅決裂的事跡說得有多么傳奇,他此時也已經被整個儒學界生吞活剝了。
當然,這些力量,在黑旗軍那絕對的強大之前,又沒有多少的意義。
“跟你來往的不是好人!”院子里,鐵天鷹已經大步走了進來,“一從這里出去,在街上唧唧歪歪地說你壞話!老子看不過,教訓過他了!”
“常有之事,鐵幫主何須大驚小怪。”李頻笑著迎接他。
“來干什么的?”
“赴西南殺寧魔頭,近來此等義士很多。”李頻笑笑,“往來辛苦了,中原狀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