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就是高層人員配置,小康也不得不暫停下來。比如原本楚垣夕打算節前約見馮林總裁班的教授,只能暫時推遲了。
這些是體內事務,另外還有外延。
所謂外延有兩方面,其一是向上游蔓延,其二是向下游拓展。
向上游蔓延,比如說巴人集團是否開啟VR設備,也就是虛擬現實頭戴顯示器的準備工作?
這是一單非常吃投資也非常吃人才的大項目,但是技術含量本身并沒那么高,特別是相對于頭戴AR來講不高。
頭戴增強現實設備以眼鏡設備為主流,鏡片上的顯示只是最后一個環節,對于光場和光路的校準和成像分析才是大頭。但頭戴虛擬現實必然是要籠罩全眼的,不需要考慮現實場景,技術難度急劇降低。如果有合適的標的企業可以拍錢并購,如果沒有,可以自己組織研發和生產,比研發手機便宜。
唯一的問題是要不要做,什么時候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嗯,如果說還有第二個問題,就是會不會吸引公孫老師推著自行車過來,畢竟行業毀滅者的因果律隱患還是比較強大的。
下個十年手機在移動設備中的地位應該仍然無可動搖,汽車的客戶端屬性必然被加強,但5G以及其后更加高速的聯網時代,VR頭顯肯定也會越來越重要。
很多人說無法想象一個人一天中分配很多時間在腦袋上頂著一個頭盔,這種日子沒發過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們20年前也同樣想象不到后來會出現低頭一族,手里必須隨時隨地抓著手機,一旦脫離視線就會渾身不自在。
所以,既然兒子能丟手機都不能丟的人都出現了,頭顯為什么不能成為重要的設備呢?
就以巴人下一個重點產品《羅馬之敵》而論,這個產品是要瞄準VR發力的,但是這顆星球上至今都沒有一個影響力類似于谷歌商店和蘋果商店的具有公信力的VR商店,也沒有類似于華為和蘋果的強勢設備品牌,質量上乘體驗上佳,讓人放心買買買。
那么就算做出一款牛逼的VR游戲,玩家怎么玩呢?相當于在2010年前開發蘋果手機上的游戲,IOS系統是存在的,智能手機也是在賣的,但商店里的應用沒幾款,用戶也不多,做手機游戲月流水達到百萬都是奢望。
但反過來說這也是機會和風險并存,因為巴人集團可以通過大制作的游戲和自產的頭顯設備聚集用戶,打造獨立的平臺。
楚垣夕設想了一下自己在公司內提出這個動議的情景,肯定有人會表示出疑問:VR游戲,不是一個頭盔殼里塞進去自己的手機就行了嗎?甚至弄個硬紙殼的頭盔都可以,這種還需要自己做?
然而楚垣夕要的肯定不是紙殼頭盔,而是集成了芯片、存儲和顯示屏的“設備”,是能完美適配《羅馬之敵》進行游戲操作的設備。
設備是什么?設備就是用戶的第一入口啊!也是遙控用戶的第一個繭房。像蘋果這種獨占的設備,用戶根本沒處躲,只能在蘋果劃下的圈圈里打轉。這也是蘋果官方誓要消滅越獄的原因。
安卓設備稍好,用戶可以安裝不同的應用商店,但初裝的應用也是決定性的。國內小米、藍綠等等大渠道都是這么來的,這就是機會。
這個機會對楚垣夕這種大心臟非常具有誘惑力。他曾經想要造車,原因就在于車還是混戰狀態,并沒有安卓、IOS這種霸占賽道的系統,誰能開發出適合5G時代的車載系統,誰就有可能成為車圈的蘋果。當然也可能成為車圈的諾基亞,但是那也不能怪別人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