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能讓來訪者注意到這個地方特殊性質的細節,就是每棟小樓外站崗的士兵和掛在門外那白底黑字的機構名稱牌匾了。于小寶將張金寶一行人帶到其中一棟小樓前停了下來,張金寶見著門口掛的牌匾上寫著“海漢文化教育部”的字樣,心知這便是到了地方了。
不過張金寶并沒有馬上就見到寧崎,這是因為今天在勝利堡召開的峰會上,寧崎也是出席者之一。于小寶可不敢拿眼下這種小事去打擾寧崎,當下只能帶他們先來文教部等著。回頭等會議中途安排休息時間的時候,才能向寧崎匯報這個情況。
“待會兒首長來了,你盡量長話短說,不要耽擱太多時間,明白嗎”于小寶離開之前還特地囑咐了兩句。
張金寶這時候才知道這個年輕人原來是跟自己一樣身份的歸化民,不過人家是首長身邊的人,身份是朝廷命官,可不是自己一介平民能比的,當下仍是恭恭敬敬地應下了,千恩萬謝地送走了于小寶。
張金寶和學生們在文教部的會客室里規規矩矩地坐著,也不敢隨意走動。桌上雖然擺了茶水甜點,也不敢隨意取食。他們全都是第一次來到這種地方,難免都有些緊張。張金寶在儋州的時候雖然跟張新這樣的頭面人物也算熟悉,但勝利堡不比儋州那種“小地方”,就連張新也在給他寫介紹信的時候,叮囑過他到了勝利堡里要注意行為舉止,那里有不少重要部門,在里邊辦公的首長也多,到了堡內要聽從安排,切勿亂走亂動,免得惹出不必要的麻煩。
等了約莫一個小時,寧崎總算是出現在了張金寶面前。張金寶一邊手忙腳亂地站起來,一邊做手勢讓幾個學生趕緊給寧崎行禮。
寧崎笑瞇瞇地受了禮,坐下來開口說道“剛才在跟各國使節開會,張山長久等了。”
張金寶忙道“首長日理萬機,國事要緊,小人等上一時半會兒,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小人這次來三亞,是想向首長申請幾個深造的名額,將書院這幾個弟子送來三亞進修。”
寧崎這種身居高位的人,一聽之下自然就聽出這張金寶的意圖不是那么“單純”。按照海漢文教部的現行制度,如果書院想送學生到三亞的高等學府進修,應當先向當地管委會提出申請,由管委會先安排初試,確定書院推薦的學生具備了資格,再由管委會安排日程和交通工具,將人送來三亞報到。儋州管委會雖然給張金寶寫了推薦信,但信上可沒有提及初試的事,只說了“今有瓊西書院山長張金寶攜書院學生七人前往三亞考察,望有關單位接洽為宜”,這就說明張金寶打算走的路子并非正途,而是張新給他走了后門了。
當然了,地方上有些靈活的做法也無傷大雅,張新家都安在了儋州,跟當地的這些權貴多少都會有些關系,說不定跟這張金寶還有點七彎八拐沾親帶故的關系,動用手里的權力給他寫個介紹信也不是什么大事。反正介紹信只能幫張金寶開路,最終能做決定的人還是在三亞而不是他張新,人情送了也不用承擔太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