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聽從陳宮、沮授、賈詡的吩咐,在張松和法正等智者的幫助下,把一些交代下來的緊要公務給完美的處理了。
最為緊要的無非就是對益州戰后恢復的一些準備工作。這其中涉及到了很多的物資和人員調動。
對于擅長內政的諸葛亮來說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加上有地頭蛇張松的協助,和眼力極高的法正一邊提醒,益州還有什么問題是解決不了的
政務是處理完畢了,表面上大家伙都是一片和氣,暗地里卻是一個個都對諸葛亮很不滿。
在場眾人對諸葛亮已經從羨慕嫉妒,到了恨的一個地步了。憑什么你諸葛亮就可以當眾人之首,把所有的功勞都往身上拉,他們就是陪襯呢
要知道在場眾人當中,有些資歷比諸葛亮要高的多。比方說難得被劉玉帶出來征戰的辛評、逢紀,像他們這樣的大臣,早在劉玉還沒有登基的時候就已經歸入劉玉麾下了。一個來自小地方的晚輩,一步步得到當今陛下的重視,甚至屢次得到在場眾人想都不敢想的軍權,立下了那么高的戰功,而現在又被三個軍機大臣賞識,領導眾人處理公務,看來功勞又要多一些了。
眼看著諸葛亮水漲船高,他們就原地踏步,同樣都是人,待遇就這么差,心里能有好滋味就奇怪了。
不說其他人,就算是和諸葛亮配合十分不錯的張松和法正也清楚地意識到,在后起之秀當中,現在就屬諸葛亮獨占鰲頭。
張松和法正曾經打聽到,朝野之中,諸葛亮、司馬懿、龐統三人未來成為軍機大臣的呼聲很高,三人的關系更是很好,隱隱成為一方小勢力。而據最近這段時間的觀察,張松和法正更是發現劉玉在諸葛亮、司馬懿、龐統三人當中,最中意的就是諸葛亮,有什么大的功勞和嚴苛的事情,都會給諸葛亮去辦。而諸葛亮能夠很好地完成劉玉的囑托。
這一點就不是張松和法正能夠比的。
他們對諸葛亮只有羨慕,卻沒有一點點的妒忌。到了他們這個地步,都明白劉玉重視的是才能,而不是什么資歷。想想看,軍機大臣當中如果真的都是資歷老就行,那還有賈詡和曹操什么事啊洛陽城中資歷比他們還要老的臣子不知道有多少了。
張松和法正想得很對,在神武朝廷,能力是最關鍵的。
不過他們的內心比較平和,那是因為他們二人在這次的戰斗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勞,能夠拿下益州和益州盡快恢復,張松和法正是功勞大大的。等待他們的就是劉玉的賞賜了。
其他人就不怎么樣了,功勞就那么一點點,心里很是不平衡。
所以說沮授和陳宮想把諸葛亮給坑了,可在場的官員們不會給諸葛亮拉攏的機會。而諸葛亮更是一點拉攏的意思都沒有。
諸葛亮把所有的公務都匯總起來,待會要向沮授他們匯報,而后拱手柔聲說道“諸位大人辛苦了。”
“不辛苦都是諸葛大人指揮得當。如果沒有諸葛大人,我等都不知道要何年何月才能夠處理完畢”辛評有點諷刺地說道。
按照在場眾人的能力來說,或許沒有那么快就處理完畢,但肯定不會花多少時間。
諸葛亮敏銳地感覺到了辛評的不善。
“辛大人此言差矣無論是誰主導,此間之事定能完好處理。”逢紀出來說了一句。
不過他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更加明顯了,有沒有諸葛亮都是可以做的很好,不是諸葛亮的功勞。
張松看了一眼逢紀和辛評,他們二人的風評不錯,只是為何會如此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