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盡歡后悔沒持續幾秒鐘,因為她眼尖的發現隔壁的攤子上,有個首飾盒里面,居然是一整套的點翠首飾。
釵簪環佩樣樣俱全,花樣上居然還有龍鳳的圖案,這樣的配置和花樣,肯定不是民國時期唱戲所用頭面的規制,盡歡猜想這套頭面的原主人身份一定不簡單。
點翠,就是把翠鳥亮藍色羽毛剪下來,一點點仔細地鑲嵌到金屬底托上面,其中工藝很細致繁雜,一般水平的匠人是做不來的。
翠藍色的羽毛色澤艷麗,光澤感好,配上金屬金光閃閃的凸邊和各色寶石。
戴在古代貴婦們烏發如云的頭上,真的是嬌俏靈動,光彩照人。
所以深受古代嬪妃貴婦的喜愛,其中以明清兩朝最為盛行。
到了清末民初,點翠首飾才開始在民間流行,那會兒的女性無不以擁有一件點翠首飾為榮。
但點翠上面的羽毛畢竟是有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顏色便會黯淡褪色,保持起來十分不易。
眼前的盒子里面的點翠首飾保存得十分完好,顏色鮮艷而且幾乎沒有破損的地方,可見主人的愛惜程度。
“這套首飾怎么賣啊”盡歡指著首飾盒問年輕的攤主。
攤主撩了盡歡一眼,“首飾上就沒多少金子,小妹娃給二十塊拿走”
“大哥哥,二十塊的話,你給把這個盒子當搭頭一起送給我才行,要不我也不好帶回去”盡歡聽了價錢之后得寸進尺地提要求。
小伙子聽了也爽快地笑笑,“行啊反正這個盒子我拿回去也沒處放啊”
徐祖爺連忙掏出兩張大團結遞給攤主,然后接過了盒子,隨意夾在了右臂下面。
錢貨交割完成之后,徐祖爺拉著盡歡又繼續往前逛,盡歡以四十五塊錢的價格在一個攤子上買下了兩顆“火油鉆”。
“火油鉆”是老滬江時代,紙醉金迷的滬江貴婦給取的名稱,火油是指煤油,火油鉆比喻的是鉆石透出火油燃燒時的藍影。
色戒中曾經就曾描述過火油鉆令人咂舌的價格,易先生給王佳芝買的那顆粉色鴿子蛋,也是火油鉆。
盡歡買到的兩顆火油鉆,目測都有四五克拉,因為他們的直徑差不多都有一厘米左右。
攤主四十五塊錢就賣給盡歡了,并不是說攤主不識貨,而是現在這個年月,鉆石比不上黃金是硬通貨,甚至連別的紅藍寶石都比不上。
何況黃金,現在也只能去銀行才能兌成現金,除了黑市也沒地方能夠用黃金買東西。
本以為買完火油鉆估計也碰不著什么好東西了,結果盡歡在墳包的最里面,發現了一個賣瓷器的攤子。
可能是因為瓷器是黑市上最滯銷,所以攤子也擺在了最里面,一點也不起眼。
盡歡蹲下來開始挑挑揀揀,經過了這幾年收購站和黑市淘寶的經驗,攤子上的粉彩和青花都不能入盡歡的眼。
因為一看就是民國時期仿制的,買回去真的當做器物使用是不錯,那收藏價值就沒什么可取性了。
盡歡眼睛一掃,便看中了一個青花瓷盤上面的一個天青釉的圓洗,看起來清雅素凈,很有宋朝的風格,翻過來一看,果然有汝窯的標記。
汝窯瓷器可以稱得上古瓷中的“大熊貓”,因為極端稀缺,所以珍貴異常。
汝瓷是宋代五大名窯之首,自古就有“青瓷之首,汝瓷為尊”的說法,汝窯是在北宋時期是官窯,燒紙的瓷器為宮廷御用,在民間使用很少。
后來宋朝靖康之亂,都城被迫南遷,很多汝瓷在這個過程中毀于一旦。
在動蕩中,窯址荒廢,技術失傳,所以傳世的汝瓷便更稀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