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們收拾東西雖然磨磨唧唧的,但是也很快就鋪好了床褥,收拾好了行李。
主要是他們的行李都不多,就算是臭美的高鵬和吳曉燕,也就比別的知青多一雙皮鞋兩件衣服。
畢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物資都是憑票購買,再強的物質欲望也只能憋著。
讓盡歡比較意外的是陳躍進,他的帶來的一個藤條箱子里面,裝的滿滿一箱書籍。
當他打開箱子的時候,還遭到了吳曉燕和高鵬的嘲笑。
他倆說陳躍進是書呆子,都來農村挖地當農民了,還裝什么上進知識青年
陳躍進被嘲諷了也不生氣,還脾氣特別好地說這些書是他多年用零花錢攢下來的。
他舍不得把書閑放在家里,帶著下鄉想著,等農閑的時候也可以打發打發時間。
盡歡倒是對陳躍進的欣賞又多了幾分,不管如何,愛讀書總是一件好事。
而且陳躍進開朗隨和,也不像是那種愛鉆牛角尖的知識青年,思維開闊個性隨和,這樣子的人未來成就往往不會差。
等所有人都收拾完畢,陸宵請盡歡領著他們在村里轉一轉,好熟悉下以后生活的環境。
知青們都贊同陸宵的這個決定,除了坐在床上嚷腳疼的吳曉燕。
吳曉燕穿的是一雙低粗跟的皮鞋,皮鞋頭部的位置還有點尖,腳不疼才不正常了。
不過別的知青也顧不上嬌氣的吳曉燕了,讓她一個人留守,其余的人隨著盡歡一起出去。
根據村子里村民的日常生活需要,盡歡帶著他們在村子里走了一大圈。
磨米的碾子、洗衣服的擔水坎、村里的田地、還有上淺山撿蘑菇摘野菜的小路,盡歡都一一指給他們看了。
介紹完這些地方,天就基本黑了。
曬場上的大鍋菜也好了,盡歡讓知青們回去拿飯盒碗筷,出來跟跟大家一起吃飯。
一共八頭大野豬,光內臟就是一大堆,燉了滿滿三大鍋,里面還全是肉。
張秋桂抱著家里的飯甑子出來,給知青們一人盛了一大碗紅苕干飯,又讓盡歡帶著他們去大鍋那里盛菜。
下午張秋桂煮飯的時候,徐家俊吩咐她多下一點米,把知青們晚上的飯也順便帶出來了。
在大鍋邊上負責分菜的是徐家俊的三兒媳張小梅,還有一個徐秋荷的媽李芳華。
“咱們家小魚兒的人緣就是好,這么一會兒就就跟這些城里娃混熟了”張小梅笑著跟盡歡說話。
盡歡笑著說道“三嫂,他們剛來聽不懂我們這里的方言,家俊伯讓我幫忙帶一帶”
“要我說他們今天的運氣還真好啊,第一天就有肉吃”張小梅言語之外的不平之意很明顯。
知青下鄉,戶口落在村里,就要分村里的口糧。
張小梅作為村支書家的兒媳婦,耳濡目染之下,看得很明白,所以有抱怨的情緒也是很正常的。
李芳華笑著接了一句,“城里娃也有城里娃的好處,小梅,說不定這群城里娃里,還有你未來弟媳婦兒呢”
“嫂子,你可別亂說,我跟向軍上面還有公婆哥嫂呢,向民的婚事,還輪不到我做主”張小梅趕緊說道。
李芳華被懟得臉色訕訕,“你看你,我這不是說笑嗎,我就是覺得向民現在當兵了,配個城里的女娃正合適嘛”
“向民的婚事光憑我公婆也定不下來,聽說當兵的找婆娘,部隊還要審查吶”張小梅樂呵呵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