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盡歡很早就起床,跟著徐祖爺一起去逛早間黑市碼頭了。
食堂的張師傅果然沒說錯,在還帶著些許寒意的河風里,一只只小漁船挨挨擠擠地靠在碼頭上。
有賣米糧的、賣魚的、賣雞鴨的、也有賣蔬菜的、還有賣豆腐和腌臘制品的,市場的商品都是跟吃喝有關的。
這些商家船主都不會吆喝,只是打著手電提著馬燈,用昏黃的光線來照明陳列商品。
顧客大部分也是以女性主婦們為主,挑挑揀揀的同時,還會小聲地跟商家討價還價。
整個氛圍,與其說是黑市,不如說是水上菜市場更合適一些。
徐祖爺拽著盡歡,生怕她不小心被人擠得掉進水里,他在挑選菜的時候,還會問盡歡想吃什么。
賣雞鴨的中年漢子,看著徐祖爺和盡歡的穿著,便知道生意上門了,他拎著母雞,用縈縣特有的口音說道
“老爺子,買一只仔雞婆哇這雞婆才剛開始生蛋,這時候的肉好吃的很喲”
盡歡聽著漢子濃重的縈縣口音,學著他的口音問道“就你提的這只雞婆咋個賣”
“這只雞有四斤多重,兩塊五一斤,給十塊錢嘛”漢子小聲地說道。
徐祖爺搖了搖頭,“兩塊五有點貴了,那邊豬肉才兩塊五,你便宜點,我買兩只”
漢子聽了徐祖爺的話,沒有猶豫直接把價錢降到了兩塊,徐祖爺以十六塊錢順利買了兩只雞。
靠江河的地方,會打漁的人多,所以魚最便宜。
有本地特色的雅魚和瓦魚,鯉魚草魚這些平常的魚也很多,徐祖爺撿著新鮮的雅魚和瓦魚一樣買了好幾條。
在角落里看著有人在賣筍子,細細長長的筍子看著就很鮮嫩,盡歡選了二三十根,讓攤販幫忙洗剝干凈。
現在這個年月,筍子是不大受歡迎的,因為筍子是粗纖維會刮油,肚子里油水不足,吃了筍子更感覺癆腸寡肚的。
最后徐祖爺又買了一些青菜和豆腐,祖孫兩才滿載而歸了。
盡歡把雅魚和瓦魚,都放到空間里面的山澗里,這兩種魚現在不稀罕。
但到改革開放后,環境污染和過度捕撈,到時候物以稀為貴,想吃就難了。
中午盡歡自告奮勇地要去煮飯,徐祖爺也只要由著她,怕整天呆在醫院會把她悶壞了。
食堂的后廚正忙活著,盡歡提著雞拿著菜進去的時候,受到了集體的注目禮。
“大師傅,我來啦”盡歡沖著胖胖的大師傅喊道。
現在是食堂準備午飯的高峰期,是沒有鍋灶給盡歡用的,大師傅給盡歡指了一個蜂窩煤爐子和一個鋼精鍋。
大師傅看了看盡歡腳下綁著的雞,主動幫盡歡把雞殺了。
盡歡很快就先把雞洗剝干凈,用鋼精鍋給燉上了,接著盡歡就接著處理雞內臟。
內臟雖然看著腌臜,但是做好了味道還是不錯,比如泡椒雞雜就是一道美味。
等食堂的大鍋菜全部出鍋的時候,盡歡蜂窩煤爐子上的雞湯便燉好了。
考慮到賀行之的傷口恢復問題,盡歡在燉湯的時候,在里面加了靈泉水。
土雞湯本來味道就鮮美,加上靈泉水更是異香撲鼻。
等盡歡一揭開鍋蓋的時候,香味瞬間傳遍了整個后廚,食堂的工作人員都忍不住咽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