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滬江該買的東西買了,胡君瀾的婚禮就是一場烏龍,她再在滬江多待,也沒有意義。
滬江不愧是大城市,這不年不節的,火車站也不知道為啥還是人山人海的,買票窗口排得老長。
“同志,我向你打聽一下,去杭城的火車一天有幾趟啊”
盡歡不好意思到窗口擠著打聽在,干脆找了個在大廳問巡查的保衛科員咨詢。
保衛科員是個不茍言笑的中年大叔,皺著眉頭說道“一天開幾趟,火車又載不滿,多浪費國家財產啊火車每兩天有一趟,不過半小時前剛出發”
“那真的太不趕巧了,看來只能買汽車票了”盡歡嘆了口氣。
保衛大叔又說道“汽車早上7點和下午1點各有一趟,你也可以坐船,大部分船是姑蘇的菜船和漁船,杭城來的也有,得碰運氣,不過就算是從姑蘇轉船,也比汽車票要合算”
盡歡再三道謝,保衛大叔表情嚴肅古板,但實則熱忱周到,服務精神堪稱典范。
認真考慮一番過后,盡歡最后決定還是去坐船。
這大熱天兒的,坐沒有空調的客車,跟進蒸籠沒啥區別,但坐船就不同了,船板上有河風,肯定要涼爽的多。
而且要是坐的上機動船的話,速度可能比汽車還要快。
計劃好明早坐船出發,盡歡就用今天余下來的時間,好好再逛一逛滬江。
其實也沒好逛的地方,主要是現在滬江也沒啥景點,除了城隍廟、豫園和外灘,也就只能逛街買買買了。
這些地方盡歡之前跟胡君瀾已經逛過了,實在逛無可逛,盡歡就一頭扎進了廢品站。
再過三四十年,滬江收藏家的數量之多藏品之巨,幾乎占據國內收藏家的半壁江山。
追本溯源還是得益于,老滬江時期經濟繁榮給予了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
淮國舊前期的古董柜臺,和最近十年滬江遍地開花的廢品站、舊貨攤,就是后來大部分收藏家的初期藏品來源地。
其實紅木家具這類能二次利用的查抄罰沒物品,都是直接送淮國舊等舊貨商店變現。
金銀貴金屬和玉器珠寶,也大多收繳銀行,所以廢品站最多的還是沒被焚毀的書籍和字畫等。
滬江廢品站比川省規模大得多,工最人員也忙得很,根本沒空盯梢,盡歡還真翻騰出不少東西。
盡歡鑒賞書畫的眼光還淺,只按順眼的挑,照款識來選,沒一會兒就扒拉出一堆畫軸卷軸來。
盡歡最喜歡是一幅關于寺廟的油畫,寺廟外還有穿著少數民族服飾的人物。
題款是一行歪歪扭扭的字大昭寺,荼,1961。
“荼”不是的吳冠中先生的筆名嗎,說起來這里面有一段小故事。
吳冠中先生于國立藝專期間,酷愛梵高、高更,在畫面中喜用大紅大紫強烈的色彩。
他給自己取名“吳荼茶”的筆名,后改為“荼”,專做畫面簽名。
荼者,自必有一份熱情,壯烈似火,如火如荼,荼者,代表苦難,痛苦。